系
【源】 春秋时楚臣系益之后,见《广韵》(60,239)。【望】 谯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高雄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系谨,唐时扬子(故址在今江苏仪征东南)人。曾任补阙,善占梦(15,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大同、临汾,湖北之武汉、浙江之嵊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楚臣系益之后,”望出樵郡。
唐代有系谨,仕至补阙。
【源】 春秋时楚臣系益之后,见《广韵》(60,239)。【望】 谯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高雄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系谨,唐时扬子(故址在今江苏仪征东南)人。曾任补阙,善占梦(15,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大同、临汾,湖北之武汉、浙江之嵊县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楚臣系益之后,”望出樵郡。
唐代有系谨,仕至补阙。
读音:Xībì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
读音:Pàoqī景颇族姓氏。相传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Xiégān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唐书》收载,“唐有颉干迦斯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ú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桓公之臣轮扁之后(15,21,60)。②故登封县西南有轮氏城,汉时置轮氏县,后因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
读音:jūn楚大夫元钧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Shāo’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油”,以之为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Āmóu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毛省家支,云南宁蒗有此姓(375)。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Mè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lǐn qiū齐大夫廪丘子,其先以所食邑为氏。(见《英贤传》)廪丘,齐大夫廪丘子之后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并注其源: ①其注据《路史》云: “炎帝之后。”此
读音:gěng【源】 或为梗阳氏所改(60,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【人】 金时史泳之妻为梗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并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