耏
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耏班之后(7,12,17,60)。【望】 睢阳(17,60,418)。【人】 耏跖,汉时芒侯(7,21)。耏纯,明时归州人,正德中任绥德州判官(21,24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“ (春秋) 宋有耏斑,以其守耏门,故以为氏。”
汉有耏跖,为芒侯; 其子耏昭; 明代有耏纯,绥德州判官。
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耏班之后(7,12,17,60)。【望】 睢阳(17,60,418)。【人】 耏跖,汉时芒侯(7,21)。耏纯,明时归州人,正德中任绥德州判官(21,24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“ (春秋) 宋有耏斑,以其守耏门,故以为氏。”
汉有耏跖,为芒侯; 其子耏昭; 明代有耏纯,绥德州判官。
读音:Huà【源】春秋时齐大夫食邑于画邑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西北2里)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,24,60)。 【布】河南汤阴(292)、浚县(62)、台湾高雄(68,261)
读音:ā bù gān与“阿伏干”同。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即阿伏干氏。”其注“阿伏干”云: 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阿氏。见 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一作 ‘阿薄
读音:Cuō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史》 收载。“元有撮及班”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iǎ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清远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清远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读音:Chángsháo【源】 周成王分鲁侯伯禽以商民六族,其一为长勺氏(7,11,12,17,60)。长勺,春秋时鲁地(7)。当以地为氏。【望】 河南(418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
读音:tiáo周礼调人,掌司万民之难而和合之,其世官者氏焉。(见《姓苑》)调氏,周礼调人之后,因官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)
读音:Jū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晋城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óngg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查《姓氏考略》未见“同古”条,姑存疑以待考。)
读音:Guólèjì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国勒济氏(256)。又,清镶蓝旗满洲闲散卓克所托之妻为郭里吉氏(260),清康熙时宁都营参将博罗里为国拉记氏(410)、〔郭里吉〕、〔国拉记〕等似均多
读音:Luòléi【源】 代北姓,见《复姓录》(7,12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