苞
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)和《广韵》(11)。一说,苞即包姓,古时包与苞通(60,62)。【望】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(389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余姚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包姓,古包、苞字通。”又,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以草为姓氏。苞: 即龙须草。”
汉代有苞蔺; 宋代有苞汉阳。
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)和《广韵》(11)。一说,苞即包姓,古时包与苞通(60,62)。【望】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(389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余姚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包姓,古包、苞字通。”又,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以草为姓氏。苞: 即龙须草。”
汉代有苞蔺; 宋代有苞汉阳。
读音:jiǎn【源】①太昊(即伏羲)臣蹇修之后有蹇氏、寋氏(8,17,60)。②春秋时秦大夫蹇叔之后(9,12,60)。【望】山阳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蹇珉,春秋时秦大夫
读音:Gélú【源】彝族姓(208)。
读音:Duībùlā现行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。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。“堆不拉” 原意为 “豹子”,或改从单字姓“鲍”,盖以意译“豹”,谐汉姓“鲍”音而得,未详其他。
读音:Wēngjí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,世居巴林(23,63)。【人】 翁吉特哈喇尔岱,清镶蓝旗人,世居巴林,授骑都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之镶蓝旗人
读音:Duōlún’èhuòtúlǐ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额登之妻为多伦鄂霍图礼氏(260)。
读音:Chó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新竹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。此姓为吴川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于古籍。
读音:xìng【音】 又音纂(Zuǎn)(30)。【源】 见《正字通》(86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正字通》 云: “涬,姓。五代有涬寅逊。”未
读音:Lā’é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曲涅家支(375)。
读音:ā diē【源】 唐时回鹘九姓,其一曰阿(hē)跌氏。源出河曲步落稽部之后(17)。唐贞观初,其部族内附,因以部为氏(7,12,70,242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阿蹊〕、〔诃咥〕、〔阿呹〕、
读音:dū wèi【源】以官为氏(60,62)。 【人】都尉墨,秦时人,见《华阳国志》(60,62)。都尉朝,东汉时人,见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(11,17,21,24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