蚦
古代氐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·注》 云: “氐人有王,所从来久矣。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,排其种人,分窜山谷间, 或在福禄, 或在陇左右。 其种非一, 称槃瓠之后,或号青氐,或号白氐,或号蚦氐。此盖虫之类,而处中国,即其服色而名之也。” 此本氐之种族名,或以为姓。
古代氐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传·注》 云: “氐人有王,所从来久矣。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,排其种人,分窜山谷间, 或在福禄, 或在陇左右。 其种非一, 称槃瓠之后,或号青氐,或号白氐,或号蚦氐。此盖虫之类,而处中国,即其服色而名之也。” 此本氐之种族名,或以为姓。
读音:Wūkūlī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咸丰时固原提督经文岱,姓此氏。”(按:此当即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“乌库哩”之别译,详见“乌库哩”条。)
读音:Miàn/Miann Myan【源】 突厥三姓有咽、麫、部,见《唐书》(60,65)。
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24)。【人】 贻範,宋咸淳中华亭县尹(15,21)。贻训,宋乾道中知汀州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宋代有贻範,华亭县
读音:Xiá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广西陆川(360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、高雄、台中、新竹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河北之东光、山西之忻州、湖北之武汉、江西之
读音:Wěi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清满洲人姓(260)。③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伟璋,汉时光禄勋(7,15,60)
读音:fū yú吴太子夫概王奔楚,余子在吴,以夫余为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北邻有乌桓夫余。(见《史记·货殖传》)
读音:Qì【源】 见《续文献通考》(63)。【变】 亦作(9,17)。然“”为另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ú【综】 凃当系涂之异体,与厐系庞之异体一样。凃涂同源,后世分为二姓。亦见《姓氏急就篇》(11)及《汉语大字典》(86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9%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
读音:Wěi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一说,宋时有太府卿赵鼎臣者,异名苇溪翁,其后或因以为氏。或以草名为氏,如、莠、蒍之类(62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甘肃永昌(392
读音:bái míng【源】 秦后有白冥氏,为嬴姓十四氏之一,见《史记·秦本记》(7,9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史记》云: “秦嬴姓有白冥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