蛸
【源】 南北朝时南齐武帝以其子巴东王子响叛逆,改为蛸氏,贬之使同于虫类也(7,9,15,17,48)。【望】 巴东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子姓,即萧氏也。齐武帝以巴东王子响叛逆,改为蛸氏也。”此“以凶德为氏”,齐武帝,即南朝齐武帝萧赜。
【源】 南北朝时南齐武帝以其子巴东王子响叛逆,改为蛸氏,贬之使同于虫类也(7,9,15,17,48)。【望】 巴东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子姓,即萧氏也。齐武帝以巴东王子响叛逆,改为蛸氏也。”此“以凶德为氏”,齐武帝,即南朝齐武帝萧赜。
读音:Fē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3)。 【布】山东新泰(359)、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、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黎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
读音:wūdá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后汉书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汉有乌达鞮侯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Wǎn【综】 瑶族姓(118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广西龙胜三门乡同列屯有此姓(118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晋城、临汾,安徽之霍山,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
读音:Cé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陕西城固(383)、浙江余姚(389)、河北肥乡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,浙江之余姚、椒江等
读音:xī gōng见《姓苑》。诸侯子弟居西宫者以为氏,如南宫之类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诸侯子弟居西宫者以为氏,如南宫之类。”此以地为
读音:yáng jiǎo【源】 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羊角(故城在今山东范县南70里,一名义城),以邑为氏(7,11,17,60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羊角哀,春秋时燕人(21)。现行罕见
读音:yuān高阳氏才子八人,其一曰苍舒,谥渊,后以谥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读音:Dǔ堵姓来源于封地。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洩寇,被封于堵邑,今河南方城一带,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“堵”为姓。堵姓历史人物有堵简,元代诗人、画家。精通经史,工诗画,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。曾随庆童
读音:zǐ gēng【源】 系自姓,春秋时楚令尹公子午,字子庚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羋姓。楚
读音:Nímáchē【综】 明时女真人姓。源自金女真人尼质阿氏,至元时改称乃马真氏,至明时称尼麻车氏,至清又改称尼玛察氏(100)。明代女真族姓氏。朝鲜 《李朝实录》有载。(按: 此即 《清通志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