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òu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汉时校尉豆如意,从卫青破匈奴,以有功封关内侯,其后有豆氏(60,62)。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0,70,242)。又,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之后有豆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④明时云南和曲州(故治在今云南武定)土知州为豆氏,系彝族(253)。⑤台湾土著赛夏族豆豆哇来氏,后改为豆氏(65,385)。⑥回族姓。【望】 代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湖北、甘肃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豆姓人口68%。【人】 豆如意,汉武帝时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,封关内侯(61)。豆求周,北魏时吏部尚书(21,24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昌乐,内蒙古之乌海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、澄海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彝族、土家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①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“楚有豆氏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注:“周代楚国有豆氏,为汉族豆姓之始。”)②又注:“鲜卑亦有豆氏。”“赤小豆氏改为豆氏。鲜卑族豆卢氏简为姓豆。” ④又云: “后汉校尉豆如意之后。” 豆如意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,封关内侯。

后魏有豆大田 (或作 “豆代田”); 明代有豆长宁,河南卫千户; 又有豆革,安塞主簿; 清代有豆斌,雍正时总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額宜蘇

    读音:Éyís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墨尔根村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墨尔根村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Jū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晋城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ú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鱼台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《康熙字典》、《中华大字典》、《汉语大字典》等字书皆有“神六切” (shú) 之音,未注明

  • 塞萬尼

    读音:Sàiwàn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雾”,遂以为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素黎

    读音:sù lí【源】 代北姓(7,12,17,27,60)。或系素利之异译,以酋名为姓(70)。 【变】 ①后改为黎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17,70)。②亦作〔素嵇〕(27)。历史上代北

  • 读音:Mǔ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杜西博楞

    读音:Dùxībólènɡ【综】 僜人复姓,系杜西、博楞两单姓合成,世居西藏察隅(171)。

  • 读音:huán微子后,宋乐大心采桐门,为还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瑪法琉

    读音:Mǎfǎliú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卑南、百宛等族群有之。本为房名(或称家宅名),遂以为氏。卑南、百宛等的姓名构造是 “名+姓氏”。如卑南部人舒摩洛盖·玛法琉、百宛部之果阿勒·玛法

  • 子强

    读音:zǐ qiáng【源】 春秋时郑国、卫国公族中均有子强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 “即子彊氏。源于姬姓,春秋时郑、卫公族并有子强氏。”“强”、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