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ò

【源】 貊,国名,或以国为姓(10,62)。貊即貉,古东北夷、三韩之属,在今朝鲜半岛(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中、南投、高雄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貊高,元时安徽太和人,初为扩廓部将,至正间任平章事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,归 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音 ‘陌’。《诗》 ‘其追其貊’,(注):‘貊,国名。’ 或以国为氏。”

元代有貊高; 明代有貊安,内黄知县; 又有貊廷用,颍川判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阳

    读音:hóng yáng地名,以所封邑为氏。红阳,姓,红阳长。(见《容斋随笔》)红阳城,县西南三十二里,汉县,属南阳郡,有红山在城北,因名。成帝封王立为侯邑。(见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

  • 读音:Yáo【源】 皋陶王于曲阜,是为偃姓。六、蓼皆偃姓之国,其后有谣氏(5,62)。皋陶即咎繇,故称谣氏出咎繇也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繇(60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

  • 读音:Chō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新疆之布尔津有分布,汉族姓氏。此姓乃布尔津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于古籍。

  • 問弓

    读音:Wèn'gō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“因问人以弓,以为氏。”此当以事为氏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后或改为单姓“问”。

  • 读音:yǎn【源】 ①颛顼帝裔孙皋陶,字庭坚,为舜太士,明五刑有功,赐姓偃氏,封于河东为诸侯,春秋时小国,贰、轸、州、绞、蓼、六、群舒皆其后也。春秋时楚尽灭偃姓之国,其后遂以姓为氏(6,7,12,15

  • 读音:Ná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拏”、“拿” 为异体字,作为姓氏,当与“拿” 同,或“拿”之分族。)

  • 读音:zhào【源】 古人后照之后(60,62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湖南攸县(283)、湘潭(373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照煎,春秋时燕大夫(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

  • 读音:Zhuǎ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或以地名为氏(62)。【布】甘肃临泽(35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临汾、朔州、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 袟,乃 “帙”之异体,当与“帙” 同姓,或用以分族。)参见“帙”条。

  • 莠尹

    读音:Yǒuyǐn【源】春秋时楚国官名有莠尹,以官为氏(60)。一说,楚大夫莠尹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 【人】莠尹然,春秋时楚人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楚大夫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