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孫
【源】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,逢孙密谋取郑,郑觉而逐之,逢孙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逢孙依,汉陇西都尉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秦大夫逢孙之后。”以字为氏。本楚人,仕於秦,穆公时将。汉代有逢孙依,陇西都尉。
一作“逄孙”; 又音péngsūn。
【源】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,逢孙密谋取郑,郑觉而逐之,逢孙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逢孙依,汉陇西都尉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秦大夫逢孙之后。”以字为氏。本楚人,仕於秦,穆公时将。汉代有逢孙依,陇西都尉。
一作“逄孙”; 又音péngsūn。
读音:Yīng【源】 ①汉时西域有䧹姓(15,60,62)。②即应姓(15,60,62)。【人】 䧹庇,见《汉书·卫青传》(15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
读音:Jièlā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Xíngh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云: “行扈,农正,昼为民驱鸟。”当以官为氏。
读音:háo【源】 毫、豪同源。见《姓谱》(9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毫康,汉时甘陵人,安阳侯(15,21,2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阜平、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
读音:xuán【源】 黄帝之后有旋氏,即儇姓(60,62)。【布】 广东新丰(296)、顺德(363)、台湾新竹、桃园、屏东、台北、台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旋善,明时江苏江都人,宣德
读音:Piándù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,以部为氏(425)。
读音:odūn【源】 金、元时女真人姓(57,71)。【变】 ①或即奥屯(71)。 ②汉姓为曹(13,71)。【人】 奥敦丑和尚,金时代州经略使(21)。奥敦世英,元时德兴府尹,其先世
读音:zhān黄帝臣鳣先之后。(见《姓考》)
读音:Kěxì【综】 北魏时有可悉陵,年17为都幢将,从太武帝猎,空手博猛兽以献,封暨阳子(7,24,26,63)。张澍考证,《魏书·列传》载,拓拔素长子为可悉陵,素太祖从母所生,盖姓拓拔,可悉陵为名
读音:Shěnyóu【综】 或系沈、尤二姓所合成。台湾有此姓,祖籍福建永春(23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