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Hǎo

郝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。传说殷帝乙封自己的儿子期于郝乡,其后子孙以地为氏,称郝氏。二是少数民族姓氏。东汉时乌恒人有郝姓。

郝姓以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。秦汉之际,郝姓向山西以及陕西、河南、河北境内繁衍播迁。晋末,郝姓一支徙居润州丹扬(今安徽当涂东北),南朝又徙至安陆(今属湖北)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郝姓有迁山东、安徽者。隋唐之际,有郝姓徙湖北、四川者。北宋灭后,郝姓有南迁江南、阆州(今四川阆中)者。明初洪武年间,郝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今河北、北京、山东、天津等地。明清之际,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,湖南、福建等省都有郝姓。清代时,郝姓有迁内蒙古、甘肃者,有远赴台湾进而再入新加坡等南洋地区者。如今,郝姓尤以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三省为多。

郝姓历史人物有郝昭,三国魏将。守河西十余年,百姓敬服。郝经,元臣。自幼家境贫寒,酷爱读书。为人尚气节,为学务求有用。撰有《续后汉书》《易春秋外传》等。郝懿行,清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嘉庆进士。为人谦和,廉洁自守。淡于名利,以著述为乐。所著“精而不凿,博而不滥”。善于训诂,有《尔雅义疏》《春秋说略》《山海经笺疏》等。他的妻子亦精通经史诗文,时称“栖霞郝夫妇”。

郝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七十七位。


【音】 亦音贺(Hè)。又音Shì,参见郝(Shì)姓。【源】 ①出自郝骨氏,太昊之佐,裔孙有子期,殷帝乙时,封太原之郝乡(故城在今太原东北),因以为氏(6,7,11,12,17)。 ②上党、卢水、汾州郝氏均出自匈奴(242)。③辽西郝氏出自东汉时乌桓人(60,242)。亦称乌桓大人郝且之后(70)。④唐时南蛮大姓有郝氏(60,70)。⑤西夏人姓(95)。⑥河南新乡郝氏系赫连氏所改(252)。⑦元时都噜别族为郝氏(24)。⑧清满州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⑨土家(387)、蒙古、回(344)、锡伯(433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京兆、太原、安陆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山西多此姓,上述三省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59%。【人】 郝党,汉元始中以中郎将与王浑等行万国,同风俗,封亭乡侯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鸡泽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崇仁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蒙、满、苗、彝、仡佬、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出於赫胥氏 (按: 赫胥,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唐书·世系表》作 ‘赫骨’),太昊之佐也。殷帝乙时有子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 称 ‘殷帝乙时,王子期……’ 则为子姓之后,与郑说及 《唐书》 皆不同),封於太原郝乡,因氏焉。”此以乡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乌桓有郝姓。”汉代有乌桓族,生活在东北地区,属东胡的一支。③又据《唐书·南蛮传》 注云: “唐时土蛮有郝、杨、刘三姓。”④或为蒙古族都噜氏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有故改氏》载: “元郝天挺,其先出于都噜别族,以郝为氏。” 又为 “哈勒努特” 氏所改。本为部落名,或以部名为姓。后改单字姓郝,盖取 “哈勒努特”之首音,谐其近似音之 “”而得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。

一音shì。

汉代有郝子廉,太原人;三国时魏有郝昭; 隋代有郝孝德;宋代有郝允,博陵人; 清代有郝懿行,栖霞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盧

    读音:Púlú【源】系自姜姓。炎帝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 【人】蒲卢胥,周时齐人,善弋,见《广韵》(6,9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路

  • 吴進

    读音:Wúnjì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b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【望】 营丘(17,418)。【人】 敝无存,春秋时齐大夫(7,17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广韵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

  • 读音:Kūn/Kuen,Kwu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成公太子髠顽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髡〕(91)。【人】 髠屯,春秋时郑国外仆,见《左传》(11)。

  • 藍謝

    读音:Lánxiè【综】 当系蓝、谢二单姓所合成。台湾有此姓(236)。

  • 读音:Zōu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春秋时鲁国大夫、孔子之父叔梁纥(音hé) 曾治理陬邑(在今山东曲阜东南),故又称陬人纥、陬叔纥。孟子的后裔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Jǐ【源】①黄帝庶子箴姓之裔有济氏(8,17,60)。②以所居近济水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2,60)。【望】襄阳(17,418)。【布】四川安邑(32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8,2

  • 奚斗盧

    读音:Xīdǒu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姓觿》注云:“此姓后改为索卢氏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奚什卢”。盖什、斗形近似而讹误。真伪莫辨,姑兼收以备考。

  • 公言

    读音:Gōngy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tún【音】 屯作姓时有顿、豚两音,见《康熙字典》(80)及《姓氏纷解》(25),宜分两姓,参见屯(Tún)氏。【源】 相传黄帝之裔少昊氏良佐浑沌氏之后,子孙去水以屯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6,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