郤
读音:Xì
郤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,出自姬姓。春秋时,晋献公征伐翟人,叔虎奋勇当先,带领晋军打败了翟人。事后晋献公把郤邑(山西泌水下游一带)封给他,建立郤国,为子爵,称郤子,其后遂以封地为姓,形成郤氏。
郤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焦作、新乡一带,汉唐时期在济阳郡(今豫东与鲁西南一带)形成望族。如今郤姓主要分布在北方。
郤姓历史人物有郤犨,春秋时晋国大夫,有才辨,食邑襄陵,与郤至、郤(均为晋国大夫)并称“三郤”。郤正,三国时蜀汉官吏、文学家。少时家境贫寒,聪明而好学,博览群籍,文辞灿烂,善属文章。在蜀汉任秘书吏、秘书令等职。邓艾平蜀时,他为刘禅作降书。蜀灭亡后,被押往洛阳,宴席中劝谏乐不思蜀的刘禅,反被司马昭羞辱。著有诗、赋、论等近百篇。有《郤正集》。现存作品以《释机》较著名,以主客问答的形式,抒写了作者恬淡自宁之志。郤忠,明代洪武年间进士。任职临漳时,正值灾荒发生,老百姓担心生子女而不能养活,皆弃之,郤忠出禁令,以自己的俸禄来养育这些孩子,获生者甚众。临漳、行唐二县百姓,皆誉称之。
郤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零五位。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晋公族大夫食采于郤(故城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之郤乡),以邑为氏(60,62)。 ②抱罕郤氏,羌姓。北魏时有郤铁忽反,自称水池王,见《通鉴》(242)。【望】 济阴,山阳(7,17,21,60,418)。【变】 俗作郄(60)。【布】 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台南、台东(68,261)、山西广灵(391)、代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郤芮,春秋时晋大夫(21)。郤广,元时行唐人,成宗时以文臣授元帅府左辅监军(61,62)。
现行地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蔚县,山西之太原、阳泉、朔州、长治、临汾,陕西之韩城,贵州之三都,云南之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苗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《姓氏辨证》: 郤,音 ‘隙’,俗作“郄”。郤氏,姬姓。晋公族大夫食采于郤,以邑为氏。望出济阴、山阳。”郤邑,当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地方。按: “沁水”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作“泌水”。误。
春秋时晋有郤文,生豹; 豹生芮,芮生缺。三国时蜀有郤正; 明代有郤忠,洪武进士; 又有郤祥,行唐人,以孝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