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
【音】 今亦音Bù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2,17)。南匈奴姓(60,62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部抑鞮,南匈奴右贤王(60,62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乐亭、辛集、围场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 “上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南匈奴姓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有右贤王部抑鞮。又《章丘县志》有部姓。”章丘县在山东省。
宋代有部的。
【音】 今亦音Bù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2,17)。南匈奴姓(60,62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部抑鞮,南匈奴右贤王(60,62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乐亭、辛集、围场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 “上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南匈奴姓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有右贤王部抑鞮。又《章丘县志》有部姓。”章丘县在山东省。
宋代有部的。
读音:Sūdéěr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 引林耀华《达斡尔族氏族、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》收载,或作“苏都尔”、“苏都礼”、“索多理”、“索多尔”,后改单姓“苏”,盖取
读音:hán hóu周宣王锡命韩侯,支孙氏焉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Liǎ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台北(6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鸡泽、蔚县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忻州,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
读音:Bēng【源】 《经书》:“乃伻我有夏”。伻氏为使臣之后(91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 “《书经》: ‘乃伻我有夏’。为使臣之后
读音:Jiāngjū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公子郢,郢之子公孙弥牟为将军长,子孙以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60)。【人】将军樛,周时人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
读音:Yǐ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
读音:Dòumín【源】 楚武王时权尹斗缗之后(17,62)。
读音:Wèiliáo【综】 尉缭子为秦王政时大梁人,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(35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战国中期兵家尉缭的后代。著有《尉缭子》。”或音yù
读音:shū《淮南子》有输子阳,是汉姓。西域匈奴部亦有输氏,输僰是也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读音:Bùgǔlǔk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阿实克布哈继妻,即姓布古鲁克氏,封顺宁王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