鄐
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雍子奔晋,封于鄐(故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北),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7,60)。【变】 亦作畜(12,15)、傗(19)。【望】 巨鹿、东海(7,17),天水(418)。【人】 鄐熙,汉时东海太守(7,2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楚雍子奔晋。晋与之鄐,以为谋主,因以邑为氏。”望出东海。
汉有鄐熙,东海太守。
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雍子奔晋,封于鄐(故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北),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7,60)。【变】 亦作畜(12,15)、傗(19)。【望】 巨鹿、东海(7,17),天水(418)。【人】 鄐熙,汉时东海太守(7,21)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楚雍子奔晋。晋与之鄐,以为谋主,因以邑为氏。”望出东海。
汉有鄐熙,东海太守。
读音:Zhǎng仉姓出自党姓。党姓,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。古代党姓的党读音为zhǎng,故党姓中有一支以音为姓,衍出仉姓。仉姓望族居于鲁郡。仉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,仉氏知书识
读音:Wēngjílǎt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寻》译作“瓮吉剌歹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
读音:Ālǔwēn【源】 元时人姓。系阿儿浑氏之异译。【变】 ①元时杭州路治中道吾,阿鲁温氏,孙浦博,占籍嘉兴魏塘,明初累官起居注,因其名定“浦”为姓(399)。 ②咬童,阿鲁威氏,元时由中
读音:yán【源】 ①黄帝之臣封逢之第三子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春秋时吴国公子札食采于延陵(故城在今江苏武进)及州来(故城在今安徽凤台),故称延州来季子(一说,延陵季子),延氏宜出于此(7,1
读音:H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忻州,湖南之芷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
读音:b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湖北钟祥(388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彬宝,晋时江夏人,见《陶侃别传》(11)。彬霁,唐时人,撰《秘苑状启》四卷(15,21,60)
读音:yùn汉杨恽之后,其子避难,以父名为氏。(见《茗柯文编》)▲<明>恽厥初,武进人。<清>恽寿平,武进人,画家。
读音:Hún【源】 ①太昊(即伏羲)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、沌氏、屯氏(8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,其孙为游氏。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,其子宽,又别为浑氏(7,17,60)。③北魏时鲜卑族吐
读音:Zhuàn/Juann, Jwan, Chua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yǒu nán【源】 系自姒姓。禹后分封,有有男国,子孙以国氏(7,9,12,17)。 【变】 亦作有南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姒姓。《史记》: 禹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