鄾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读音:Lán【源】 ①战国时梁惠王三年,秦子向命为蓝君,蓝即蓝田(故城在今陕西蓝田西30里),子孙以地为氏,见《竹书纪年》(60)。②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,因氏,见《战国策》(12,17)。③
读音:zhēn guàn【源】系自姒姓。夏同姓诸侯,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3,7,60)。寿光县有斟灌亭(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斟灌店),盖其封国(1,17)。 【望】安邑(17,60,418)。历
读音:Hánjiā【源】 ①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韩佳氏(256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翰佳氏亦作韩佳氏(260)。【人】 清镶蓝旗满州护军定柱之妻为韩佳氏(260)。
读音:Pānyē【源】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Y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邱北,山西之方山、榆次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词典》据《简明中国通史》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
读音:Hǎqílǐ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哈齐里喀勒崇阿,清满洲人,乾隆间官至荆州左翼副都统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乾隆时荆州左翼副都统喀勒崇阿姓
读音:Chū【源】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【变】作〔掳〕(76),误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;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ǎng【源】 ①朗州,隋、唐时均置此州,故治在今湖南常德,以州名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1,21,24)。②或为郎氏所改(60,62)。③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(259)。今满族姓(
读音:Yáng'é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伯都纳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杨额哩〕(180)、〔杨额理〕(260)。②清正红旗满洲闲散沙哈亮之妻为杨阿里氏(260),〔杨阿
读音:dàn【源】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(15,60)。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,因避仇改为亘氏、旦氏(15,60)。③宋绍兴三年,以国讳,避赵桓之名讳,改桓氏为亘氏、旦氏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60,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