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hōng
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,生州犁,入楚,食采于钟离(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),因氏(6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郧公钟仪之先仕楚,以所食邑为氏,楚大夫钟建乃其后也(7,60)。《左传》鲁昭公四年,楚箴尹宜咎城钟离,其城在汉阳军。当为此邑,故城在今湖北汉川东五里墩。③嬴姓钟离氏之后改为钟氏(8,62)。④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(242)。⑤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、硕托等地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钟吉氏后改为钟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⑥裕固族钟鄂勒氏,汉姓为钟(198)。⑦台湾土著(65)、犹太人后裔(179)、拉祜(203,226)、蒙古(344)、回(178)、畲(172,173)、苗、彝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颍川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8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、江西、四川、广西、湖南、浙江等省区多此姓,6省区钟姓约占全国汉族钟姓人口83%。【人】 钟祖,汉时童乡侯(15,60)。【它】 ①台湾省钟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金重。金重系钟姓分析而成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仍恢复钟姓(65)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一部分台湾土著被迫使用日本姓山田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改姓钟(65)。


较常见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晋伯宗之后。伯宗, 晋之贤者也, 为郤氏所,被杀。子伯州犂奔楚,邑于鍾離(离),今濠州也(按: 濠州当今安徽凤阳东北),子孙以邑为氏,或言 ‘鍾’,或言 ‘鍾離(离)’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亦云: “鍾仪之先仕楚,以食邑为氏。”②或为鍾离氏所改。《姓氏词典》注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 云: “楚鍾离昧次子接,居颍川长社 (故城在今河南长葛县西) 为鍾氏。”鍾离昧,项羽将。③畲族之 “”,相传为龙期 (槃瓠) 之姓,招鍾姓为婿,乃畲家四姓之一。④裕固族之 “”,则由 “鍾鄂勒” 氏所改,本为户族名,后或取其首音、谐汉姓 “” 而为单姓。注①、④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春秋时楚有钟子期; 南朝梁有钟嵘,著 《诗品》;三国魏有钟会、钟毓、钟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ō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大同等地有分布,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于古籍。

  • 鍮勿

    读音:Tōuwù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南凉秃发·利鹿孤僭称西河王, 有将��勿屹。”��勿屹, 或作

  • 伏侯龍

    读音:Fúhóuló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“北周有大将军伏侯龙·恩。”疑此即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伏俟龙氏,盖因侯、俟形近而讹; 恩为惠之讹。参见“伏俟龙”条。

  • 楚邱

    读音:Chǔ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新序》:楚邱先生,孟尝君时人。” 以地为氏,《姓氏考略》 作 “楚丘”。详见“楚丘”条。

  • 读音:Tǎ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Huì/Huey,Hwei【源】 濊貉,东夷国名(故城在今朝鲜),皆以濊为氏,见《辽东志略》(63)。

  • 侯伏

    读音:hóu fú【源】 北魏时侯植从孝武帝西迁,赐姓侯伏氏,又赐姓贺屯氏,其后又复为侯氏,见《北史·侯植传》(27,60,62)。【变】 《路史》作〔俟伏〕氏(60)。一说,即侯伏侯氏(27,70)

  • 牟孫

    读音:Móusūn【源】 ①春秋时小邾子(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之后有牟孙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春秋时牟子(参见牟姓)之后,见《姓苑》(7,9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越勤

    读音:Yuèqín【源】 越勤本部落之名,居于跋那山,山在今陕西榆林东北。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,其酋率所部万余家归魏,居五原之北,因以部为氏。勤彊双声,古韵相通(70)。故有越彊氏、越勤氏,越勤氏又讹为

  • 蘇龍

    读音:Sūlóng珞巴族姓氏。当由 “布瑞” 所改,本部落名,或以为姓。(按: 苏龙部自称为“布瑞”。布瑞人全部沦为奴隶后,才被其他部落的人称为“苏龙”,意为“在森林里腐烂的人”。见 《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