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伏干
【源】 阿伏干,原为蠕蠕别部,居阿步干山,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,因步、伏古声近似,译言互用,该部落居此山,因以为号,后遂氏焉(70)。【变】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12,17,27,60)。一说,改为干氏(7)。 ②亦作〔阿步干〕、〔阿薄干〕(60,62,63),而作〔阿伏于〕(70),系刊误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代北人姓。后改为阿氏。一作阿薄干、阿步干。”
【源】 阿伏干,原为蠕蠕别部,居阿步干山,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,因步、伏古声近似,译言互用,该部落居此山,因以为号,后遂氏焉(70)。【变】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12,17,27,60)。一说,改为干氏(7)。 ②亦作〔阿步干〕、〔阿薄干〕(60,62,63),而作〔阿伏于〕(70),系刊误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代北人姓。后改为阿氏。一作阿薄干、阿步干。”
读音:Yǒuluò【源】 有洛,夏时侯国,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注引 《姓考》 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夏时侯国,因氏’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Jíqíluó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王家之妻为吉齐罗氏(260)。
读音:Nāmùtālā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桑名之妻为那穆他拉氏(260)。
读音:Gēsè现行藏族姓氏。今四川之道孚有分布。此姓系道孚县公安局提供,本为房名,以房名为姓。
读音:Tóng【源】 ①匈奴大当户有铜氏(60,62)。②铜鞮氏后改为铜氏(60,62)。【它】 张澍考证,《史记·霍骠骑传》载,封大当户铜离。徐广曰,一作稠离。《索隐》曰,徐注与《汉书·功臣表》同,
读音:Sàihè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诺罗村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塞赫理〕(260)。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克精额之妻为色赫哷氏(260),〔色赫哷〕似即塞赫哩之异译。清
读音:lù shī bì西突厥五姓之一。(见《唐书》)
读音:bǎn【源】 ①汉桓帝时巴郡人板循,寇掠三蜀,太守曹谦宣诏谕之,皆降服(15,21)。②傣族姓(164,165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陇川、盈江、泸水有分布。
读音:Yěpú【源】 西夏人姓(31,57)。【变】 亦作〔也蒲〕(31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额卜〕(24)。【人】 野蒲昂吉儿,元时甘肃张掖人,其先世为西夏将,至元中授千户,累官行尚书省右丞(
读音:chá shī lì【综】 唐南蛮堕和国王姓察失利名婆那,字婆末(7)。或云,褥陀洹国在火罗西北,其王姓察失利(60,63)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 “褥陀洹国,在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