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阿史那

阿史那

读音:ā shǐ nā

【源】 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,北人呼为突厥窟,历魏晋十代为君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最为首领;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疆北土,盖百余年。至隋时,突厥可汗处罗、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,至唐开元中更姓史氏(6,12,60)、一说,突厥即铁勒,亦即北魏时之高车,高车大姓有斛斯氏,疑阿史那为斛斯氏之异译(70)。【变】 ①唐开元中改姓史(6,12,60)。 ②唐太宗时赐阿史那思摩姓李(70,91)。【人】 阿史那苏尼失,隋时康国公(242)。阿史那忠,唐时左骁大将军、薛国公,官拜宁州都督(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。北人呼为突厥窟。历魏晋十代,为君长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人最为首领。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强北土。盖百余年,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。唐开元中,更为史氏。”长安右卫大将军国公阿史那·忠节、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·大节、贞元年神策将军兼御史大夫阿史那·思暕,并其支派。贞观内属有阿史那·社尔,乃突厥可汗之次子;又有阿史那·忠,乃处罗苏尼失之子,擢右骁卫大将军,宿卫四十八年,无纤毫过失,人比之金日, 太宗赐阿思那·思摩姓李, 称李思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í【源】 源出不详,或系籴之俗写。台湾彰化、台北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虞封黄帝后有籴氏。(见《路史》)籴氏,晋大夫籴茷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读音:Q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西丰城(357)、台湾苗粟、屏东、花莲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格勒克

    读音:Gélèkè【综】裕固族姓。属罗儿家部落,世居甘肃肃南,清末民初采用汉姓葛氏(198)。

  • 卡爾基魯

    读音:Kǎ’ěrjīlǔ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系出索伦部音千部落,汉姓为何(192)。

  • 无怀

    读音:wú huái无怀氏之后有怀氏、无怀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读音:hǔ【源】 ①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伯虎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7,60)。②云南傈僳族以虎为图腾的氏族,称牢饶时,汉姓为虎、和等(148,149,150)。③云南金平芒人温林氏,汉姓

  • 读音:Lù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古有泺水,在今山东济南西南,或以水为氏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泺,古水名,流经齐鲁间。)《汉语大字

  • 读音:g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2,15)。汉时丁零人有此姓,见《通鉴》(242)。丁零,古族名,汉时主要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,至南北朝时逐渐与其它民族融合,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,《晋书》

  • 安遲

    读音:Ānchí【综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安迟氏为安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2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后改为安氏; 一说“改为迟氏”。

  • 布斯格爾鴻吉哩

    读音:Bùsīgéěrhóngj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“以姓为氏”。《元史》有托音色辰,即姓布斯格尔鸿吉哩氏。世居朔漠,本名 “托音”,因跟随元太祖起兵有功,赐名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