颛孙
读音:Zhuān sūn
颛孙姓源自祖名。春秋时,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,子孙遂以祖名为姓。
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。
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,春秋末陈国人,为孔子弟子,好学深思,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,思想比较激进。提出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”的伦理观点,他这一派后成为“八儒”之一。
颛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。
陈公子颛孙仕鲁,子孙氏焉。(见《风俗通》)
颛孙姓源自祖名。春秋时,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,子孙遂以祖名为姓。
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。
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,春秋末陈国人,为孔子弟子,好学深思,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,思想比较激进。提出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”的伦理观点,他这一派后成为“八儒”之一。
颛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。
陈公子颛孙仕鲁,子孙氏焉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Lùn【源】①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(62)。②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。大相曰论茝、副相曰论茝扈莽,各一人。亦号大论、小论,又总号曰尚论掣逋。唐太宗时,吐蕃大论薛东禄赞,始入朝,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
读音:Liángyú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下军大夫梁馀子养,本卫国人,其后以梁馀为氏(6,7,9,12,60)。当为梁氏在故国者,宜曰梁馀氏(7)。②伯益之裔秦仲封于襄,又分其子康于夏阳,为梁伯,其后遂有
读音:Hánfēng【源】 古有善相马者,寒风氏相口齿,见《吕览》(63)。
读音:huà姓见《姓苑》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户瓦切。张澍云: ‘古有鲑、觟二姓,单姓宜从鱼;复姓宜从角。今人
读音:yǒu yǎn【源】 皋陶偃姓之后,(6,7,60)。一说,少昊之裔,见《姓源》(17)。按:皋陶即咎繇,传说中东夷族首领,偃姓。相传曾为舜之掌刑之官,后为禹选为继位人,因早死,未能继位。春秋时
读音:Mòlèjí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灭里吉”。
读音:Chílí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宋书》收载。其注称: “南朝宋有持黎跋摩”,未详其源。
读音:Mò’ěrjìlè【综】清满洲镶黄旗中有莫尔济勒氏(259)。又,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屯保之妻为莫尔吉勒氏(260),〔莫尔吉勒〕似即莫尔济勒之异译。
读音:zhì【音】 郅姓有Jì、Zhì二音,且源出不同(86)。参见郅(Zhì)姓。【源】 同姞。黄帝之后伯鯈之姓,后稷妃家也,或作郅,见《集韵》引《说文》(86)。一说,周封姞氏之裔伯鯈于南燕(故治
读音:Qílián【综】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242)。其连系綦连所改,为代北姓。其连或即祁连,祁连为地名,故其连一姓当源于以地名为名的部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