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Féng

【源】 ①系自归姓。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11,21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,支孙食采于冯城(故城在今陕西大荔),因以为氏(9,11,12,17,60)。汉、唐之期,支派甚多,主要有:出颍川(今河南禹县一带)者,系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。出上党(今山西长子一带)者,系汉宜都侯冯参之后。出京兆(今陕西西安一带)者,系汉燕王冯宏之后。出弘农(今河南灵宝一带)者,系西魏时宁州刺史冯宁之后。出河间者,系唐时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(7,60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④清时广西泗城府土司冯姓始于明朝(72)。⑤瑶族姓(118,119,225)。又,云南金平平安寨瑶族勒崩氏,汉姓为冯(117)。⑥京(104)、壮(109)、侗(113)、彝(130)、傣(164)、回(176,344)、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、黎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杜城、杜陵、长乐、始平、颍川、上党、京兆、弘农、河间(6,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64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山东、云南等省多此姓,6省冯姓约占全国汉族冯姓人口56%。【人】 冯长,周宣王时柱下史,观天文之变,骊山人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河口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京、苗、瑶、壮、黎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归姓。郑大夫冯简子之后。” ②又据 《元和姓纂》 注云: “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,封魏,支孙食采於冯城,因氏焉。”此则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③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,相传明洪武四年。“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,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……冯姓改为鸟字鳳(凤)。”④黎族之冯姓,居海南保亭,相传为王姓所改,盖因“抽签改姓”。

冯姓郡望颇多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冯氏出颍川者,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; 出上党者,左将军冯奉世之后; 出长乐者,宜都侯冯参之后; 出京兆者,燕王冯宏之后; 出弘农者,西魏宁州剌史冯宁之后; 出河间者,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tuǒ【音】 亦音托(Tuō)(80,84)。【源】 宜系度姓所改(60,61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庹五常,明时慈州(故治在今山西吉县)人,万历中任南阳卫指挥(15,21,2

  • 室孙

    读音:shì sūn室孙氏,王室之孙也,古有室孙氏,著书。《元和姓纂》云:今棣州有室孙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系为氏》)

  • 麗非

    读音:Lífēi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即丽飞氏。”未详其他。详见“丽飞”条。

  • 句章

    读音:gōu zhāng【源】 句章,春秋时越国之邑(故城在今浙江慈溪西南35里城山渡之东),以邑为氏(11,15,17,60)。【人】 句章昧,战国时越大夫,见《战国策》(11,17,60)。历史上

  • 读音:sh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河南鄯氏,鄯善人,其先为鄯善王宠之孙,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归国,遂以国为氏,初居西夏,后迁洛阳(242)。【布】河南巩县(301)、辽宁本溪(62)、

  • 俄木

    读音:Ém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yú周大夫伯舆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(见《姓考》)莫舆氏改为舆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读音:gāo【源】 ①与皋通。相传为舜臣咎繇(一作皋繇)之后,见《正字通》、《广韵》(15,21,60,181)。 ②春秋时国名,狄赤别种(80)。或以国为氏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词典》、《姓氏词

  • 公石

    读音:gōng shí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悼公之子坚,字公石,其后以字为氏,见《世本》(6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姬姓。(鲁)悼公子坚字公石之后。

  • 諾曷鉢

    读音:Nuòhébō【源】吐谷浑人姓常带“钵”音,如菩萨钵、诺曷钵等(196)。吐谷浑人系今土族先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