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(64)、河北新乐(62)、山西太原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默思道,明时新乐人,嘉靖中陕西扶风县丞(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省多此姓: 太原、大同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
唐代有默矩; 宋代有默香; 明代有默思道,陕西扶风县丞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(64)、河北新乐(62)、山西太原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默思道,明时新乐人,嘉靖中陕西扶风县丞(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省多此姓: 太原、大同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
唐代有默矩; 宋代有默香; 明代有默思道,陕西扶风县丞。
读音:Qiàl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宁古塔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宁古塔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Zhǐ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彝族姓(130)。【布】 天津(62)、云南巍山(130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北京、黑龙江、河北赤城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只好仁,明时嘉靖丙午科举人
读音:Fú/Fwu【源】 源出考工凫之后,以官为氏(15,60,62)。凫人为古时主造钟者之官。【变】 亦作〔鳧〕(12,60)。
读音:Jíěrbìs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变】 清蒙古正蓝旗中有记尔必思氏(259),〔记尔必思〕似即吉尔必斯之异译。【人】 吉尔必斯孟额图,清蒙古正蓝旗人,任一等轻车都尉(23)。
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类篇》(63)、《集韵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类篇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袠”当即 “袟”、“帙”之异体,本指包裹书画用的布套,或指物以为姓。
读音:yī zhì【源】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,见《路史》(12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。” (按
读音:Bǎ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大陆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罕见姓。人数不多,但分布很广。有人写作‘板’。”
读音:shì nán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熊宜僚,居市南,后裔以所居为氏(6,7,17,60)。熊宜僚为楚之勇士,善弄丸,曾助楚败宋师(62)。【望】 楚郡(17,418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
读音:Sù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有载,其注引 《字汇补》云: “姓也。 㓘氏见《广韵》。”(按: 当与 《中文大字典》所收之 “” 同, 亦作“
读音:gōng sī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氏之族公思展,其后以字为氏(7,17,24,60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曰: “鲁季氏之族曰公思展,后人以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