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变】 讹写为顶(91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大陆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鼎革,春秋时楚人(15,21)。鼎澧,宋时兵马知监,死于金难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榆次及晋中地区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其源不一: ①周氏有鼎革,楚人,疑乃鼎姓之始。②或出自西羌之党项人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属国之姓》载有“ (西) 夏使臣鼎利。”
宋代有鼎沣,兵马知监,死于金难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变】 讹写为顶(91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大陆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鼎革,春秋时楚人(15,21)。鼎澧,宋时兵马知监,死于金难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榆次及晋中地区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其源不一: ①周氏有鼎革,楚人,疑乃鼎姓之始。②或出自西羌之党项人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属国之姓》载有“ (西) 夏使臣鼎利。”
宋代有鼎沣,兵马知监,死于金难。
读音:shǔ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黄帝曾孙帝喾支子封于蜀,后为秦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蜀山氏之后(1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浙江余姚(389)、萧
读音:Su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、《正字通》(62)。与算、笇姓同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亦载,其据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 注云:“以
读音:méi【源】 以州名为氏(60,62)。眉州,北魏置,故城在今四川眉山。【变】 《姓氏急就篇》作〔〕(29,62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嘉义(64,68,26
读音:niàn【源】 代北姓(15,21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5,17,21,418)。【布】 河南祥符(60)、巩县(301)、山东沂水(332)、云南东川(380)、泸西(374)、台湾(64
读音:Yīn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古文‘阴’字。《路史》: ‘阴康氏后有氏’。一作‘霒’。”
读音:Pī【源】 商时左相奚仲之裔仲虺之后有伾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、《姓氏词典》俱予收载并注此音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仲虺之后有伾氏
读音:Bānqiū【源】班丘系地名,以地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地名,以地为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kuà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(91)、河北五莲(290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云南之泸水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中
读音:Láng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榔,即梹榔,疑即以此物为姓。)
读音:xīn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望】 天水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忻恭逊,明时博罗人,成化举人,任教谕(15,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