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王溥生平

王溥生平介绍

王溥(922年-982年),字齐物,宋初并州祁人。历任后周太祖、世宗、恭帝、宋太祖——两代四朝宰相。出生于官宦世家,948年,甲科进士第一名,任秘书郎,953年,官至宰相。周恭帝时,上表请修《世宗实录》,与扈蒙、张淡等共同编修。郭威任枢密使时,率军平河中叛乱,聘为幕僚。957年,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,王溥举荐向拱,再次取得胜利。世宗死,赵匡胤势力强大,“王溥亦阴效诚款”,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。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,王溥“降阶先拜”。964年正月,罢相,任太子少保。太平兴国初年,封祁国公,982年八月去世。谥文献。>>查看王溥的诗词古文

著述

  王溥的著作尚有《王溥集》20卷,《翰林酬唱集》(王溥与李昉、徐铉等唱和之作)1卷,均已散佚。

  他虽屡居高位,但仍勤奋好学,手不释卷,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,据苏冕所编唐九朝《会要》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,重加整理,撰成《唐会要》一百卷。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《五代会要》三十卷。

人物生平

早年经历
  王溥,后汉乾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,任秘书郎。当时李守贞占据河中,赵思绾在京兆反叛,王景崇在凤翔反叛,周祖带领部队讨伐他们,任命王溥为从事。河中平定后,得到叛贼的文书,里面有很多朝中大臣及藩镇互相勾结的话。周祖记下他们名字,准备按察审问他们,王溥谏阻说:“鬼魅这些东西,趁夜黑而出,一旦日月光明,就自动消灭。请把这些东西都烧掉,以安君主旁边的反贼之心。”周祖照办。部队回师,王溥升任太常丞。跟随周祖镇守邺地。

辅佐世宗
  广顺初年(公元951年),王溥任左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。广顺二年(公元952年),迁升为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。广顺三年(公元953年),加官户部侍郎,改任端明殿学士。周世祖生病,召学士拟旨,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。宣诏后,周世祖说:“我没有忧虑了。”当日去世。

  周世宗准备亲自征讨泽、潞二地,冯道极力谏阻,只有王溥赞成。部队凯旋还师,加任王溥为礼部尚书、监修国史。周世宗曾经从容问王溥说:“后汉丞相李崧用蜡封书信送给契丹,有人还记得书信言辞,这件事可信吗?”王溥说:“李崧是大臣,如果有这事,怎么肯轻易让外人知道?这是苏逢吉诬蔑他罢了。”周世宗才醒悟,诏令追赠李崧官职。周世宗打算讨伐秦、凤二地,向王溥求元帅,王溥推荐向拱。战事平息后,周世宗在宴席上酌酒赐给王溥说:“替我选择元帅成就边疆功业者,是你啊!”后跟从皇帝平定寿春,皇帝诏令给他加阶进爵。

重新起用
  显德四年(公元957年),遭父丧。守丧未满三年,被朝廷重新起用,四次上表,请求守丧满期。周世宗大怒,宰相范质上奏解救他,王溥惧怕,入朝谢罪。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夏天,任命他为参知枢密院事。

  周恭帝继承帝位,加王溥为右仆射。这年冬天,王溥上表请求编写《世宗实录》,于是上奏建议史馆修撰、都官郎中、知制诰扈蒙,右司员外郎、知制诰张淡,左拾遗王格,直史馆、左拾遗董淳,共同修纂,诏令照办。

宋初重臣
  宋初,进位为司空,罢参知枢密院职。乾德二年(公元964年),罢去他职任太子太保。旧制,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后,宋太祖因为看见王溥,对身边的人说:“王溥是以往的丞相,应当超常尊宠他。”就下令分台省官班位为东西二向,成为定制。乾德五年(公元967年),遭母丧。守丧期满,加任太子太傅。

加官进爵
  开宝二年(公元969年),升为太子太师。中谢日,周太祖对身边的人说:“王溥任丞相十年,三次迁升一品,官福之盛,近世没有可与比拟的人。”太平兴国初年(公元976年),封为祁国公。太平兴国七年(公元982年)八月,去世,终年六十一岁。朝廷停朝两天,赠侍中,谥文献。

藏书故实

北宋藏书家、史学家。字齐物。并州祁(今山西祁县)人。后汉乾佑元年(948)进士,任秘书郎,任后汉三司副史。入周,后周时历任随州、商州、华州、颖州刺史。授左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、迁中书侍郎加平章事。周世宗即位,为参知枢密院事,加礼部尚书,兼修国史。宋立,五年,加太子太傅。官进司空。乾德二年(964),罢相,改太子太保。开宝二年(969年),迁太子太师。太平兴国初,封祈国公。卒谥文献,后改谥文康。好学,手不释卷,根据苏冕所编唐九朝《会要》及崔铉《续会要》,补其缺漏为100卷,对唐代制度沿革变迁,记述较为详尽,又作《五代会要》30卷,史称其“文简理备”,对保存、整理古籍,建树颇大。宋太祖赵匡胤把南平吴蜀时所获的文史副本分赠与之,以致于他收藏图书达万余卷,多唐代旧书。曾经编有藏书目录,今佚。编著《世宗实录》、此录虽失,但从《烟画东堂小品》中,还可见到残本。编纂有《唐会要》、《五代会要》,开会要体史书之先例,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,价值很高。另著有文集20卷。子王贻孙,字象贤,遍览其父所藏,并继承了所藏之书,时以谙练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穆

    朱穆(100~163)字公叔,一字文元,东汉南阳郡宛(今河南南阳市)人,丞相朱晖之孙。初举孝廉。顺帝末,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。桓帝时任侍御史。感时俗浇薄,作《崇厚论》、《绝交论》。永兴初,出任冀州刺史,镇压起事灾民。后触犯宦官,罚作刑徒,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,赦归。居乡数年,复拜尚书。上书请除宦官未成,忧愤死。

  • 刘昫

    刘昫(公元887——946年),字耀远,涿州归义(今属河北雄县)人,五代时期历史学家,后晋政治家。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、翰林学士。后晋时,官至司空、平章事。后晋出帝开运二年(945年)受命监修国史、负责编纂《旧唐书》。唐代(公元618--907年)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。五代后晋时官修的《旧唐书》,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。它原名《唐书》,宋代欧阳修、宋祁等编写的《新唐书》问世后,才改称《旧唐书》。《旧唐书》共二百卷,包括本纪二十卷,志三十卷,列传一百五十卷。

  • 苏伯玉妻

    晋人。相传伯玉出使蜀地,久而不归,其妻居长安思念之深,乃作诗书于盘中,屈曲成文,故称盘中诗。

  • 张维垣

    张维垣(1827~1892),字禄兴,号星枢,清屏东长治人。中秀才后,赴苗栗头份教书;同治十年(1871)取中辛未科进士,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,后又调任北京,任考试官,钦加同知衔。辞官回台后仍居苗栗头份,光绪十二年(1886),于当地策划创建义民庙。光绪十八年(1892)卒,享寿六十六。生平作品留存不多,今依《张维垣先生閒吟诗遗稿》编校。

  • 王涣之

    王涣之(336年-390年),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,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人,东晋书法家。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,善行草书。

  • 孟浩然

    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  • 朱洵

    浙江海宁人,字山音,号我文。诸生。工书法。有《耐园吟稿》。

  • 王翱

    王翱(1384-1467)明代大臣,字九皋,出生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帽圈村。永乐十三年进士,授大理寺左寺正,左迁行人,宣德初擢御史,英宗即位,升右佥都御史,出镇江西,惩贪治奸,七年冬督辽东军务,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,天顺间续任,为英宗所重,称先生而不呼其名。王翱一生历仕七朝,辅佐六帝,刚明廉直,卒谥“忠肃”。

  • 邹升恒

    字泰和,江南无锡人。康熙戊戍进士,官至侍讲学士。著有《借柳轩诗》。

  • 颜胄

    生平事迹无考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,出于《文苑英华》卷三〇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