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徐有贞生平

徐有贞生平介绍

徐有贞(1407~1472)初名珵(chéng),字元玉,号天全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祝允明外祖父。宣德八年进士,授翰林编修。因谋划英宗复位,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,掌文渊阁事。后诬告杀害于谦、王文等,独揽大权。因与石亨、曹吉祥相恶,出任广东参政。后为石亨等诬陷,诏徙金齿(今云南保山)为民。亨败,得放归。成化初,复官无望,遂浪迹山水间。书法古雅雄健,山水清劲不凡,撰有《武功集》。>>查看徐有贞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早年经历
  徐有贞本名徐珵,宣德八年(1433年)进士及第,被选为庶吉士,后授翰林院编修。他身材矮小,但精明干练,颇有心计,而且喜好功名,对天文、地理、兵法、水利、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研究。

  明英宗在位期间,天下承平已久,边防守备松弛,而西南地区却连年用兵。徐珵对此颇为忧虑,他在正统七年(1442年)上疏朝廷,提出关于兵政的五条建议,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许,但却未被采用。正统十二年(1447年),徐珵升任翰林院侍讲。

倡议南迁
  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明英宗亲征瓦剌,结果在土木堡(今河北怀来东南)兵败被俘。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,史称土木堡之变。瓦剌首领也先进逼北京。孙太后(即孝恭皇后)命郕王朱祁钰监国,总理国政,召集群臣商讨战守对策。徐珵托言星象有变,建议迁都南京,以避刀兵,遭到太监金英的训斥。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,道:“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!”礼部尚书胡濙、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谦。徐珵大为沮丧,不敢再言。

  同年九月,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皇帝,是为明景帝,遥尊英宗为太上皇。他任用于谦等人,组织北京保卫战,同时派遣十五名科道官到外地招募军队。其中徐珵被派往彰德(今河南安阳),并代行监察御史职权。明军经过多番抵抗,终于迫使也先撤军北归,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。十一月,徐珵返回北京,仍旧担任翰林院侍讲徐珵素来追求功名,但却因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,以致长久不得升迁,只得转而奉承阁臣陈循,希望得到其举荐。当时,朝廷用人多取决于于谦。徐珵便通过于谦门生,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之职。于谦向明景帝举荐徐珵。但景帝却不同意,并道:“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吗?此人生性狡诈,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。”徐珵不知缘由,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,对他深怀怨恨。后来,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,改名为徐有贞。

治理黄河
  景泰三年(1452年),徐有贞升任右谕德。当时,黄河沙湾河段(在今山东阳谷)决口已有七年。朝廷先后派多位官员治理,但却始终未能平息河患。景泰四年(1453年),明景帝召集廷臣朝议,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。群臣都推荐徐有贞。景帝不知徐有贞便是徐珵,遂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,让他到张秋(在今山东阳谷)治理黄河。

  徐有贞经过实地考察,认为应设置水门、开凿支河、疏浚运河,以疏塞浚并举的方法平息河患,得到景帝批准。他征发民夫,亲自督率工程建设,在张秋到黄河、沁水之间开凿沟渠(即广济渠)、修建水闸(即通源闸)。当时,工部尚书江渊建议派五万京军前去支援,希望能在三个月内完工,尽早解决漕粮转运问题,却被徐有贞拒绝。徐有贞历经五百五十余日的艰辛努力,终于圆满的完成治河工程。

  景泰六年(1455年)七月,徐有贞被召回北京,佐理都察院事务,后又出京巡视漕河。他奏请朝廷,免除济宁十三州县河夫的官马徭役。景泰七年(1456年),山东地区发生洪灾,境内河堤多有毁坏,唯有徐有贞负责修筑的河堤依然完好。明景帝便命徐有贞再到山东治理水患。徐有贞修复旧堤决口,在临清到济宁之间设置多处减水闸门,成功平息水患。景帝亲自召见慰劳,进拜他为左副都御史。

参与复辟
  明英宗被释放回国后,虽有太上皇的名位,但一直被明景帝软禁在南宫。景泰八年(1457年)正月,景帝病重。武清侯石亨、都督张軏、宦官曹吉祥为求不世之功,有意迎英宗复辟。曹吉祥到后宫拜见孙太后,密告复辟一事,取得太后支持。石亨与张軏则去寻求太常寺卿许彬的帮助,并在许彬的建议下,连夜拜访徐有贞。徐有贞大喜过望,当即与他们一同密谋。

  正月十六日晚,石亨、曹吉祥等人齐聚徐有贞家中,决定当夜便发动政变。当时恰有瓦剌扰边的战报传来,张軏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由,调集京营官兵入城。石亨负责皇城卫戍,掌管城门钥匙,于四鼓时分打开长安门,将政变军队放入皇城,而后反锁宫门,以阻遏外兵。

  石亨、徐有贞等人直奔南宫,因宫门紧锁,便撞破宫墙而入。太上皇英宗忙出来查看。徐有贞等人都跪伏在地,请英宗重新登基,然后让人抬来乘舆,簇拥着英宗前往大内。英宗在途中询问诸人姓名,以示不忘功臣,随即由东华门进入大内。东华门守军本欲上前阻拦,但因英宗表明身份,皆返身而逃。徐有贞等人将英宗送入举行朝会的奉天殿,将其扶上御座,而后叩拜道贺,高呼“万岁”。此时已是正月十七日凌晨五更时分,群臣都在朝房等待早朝,却听到奉天殿中喧噪不已,皆感惊愕。这时钟鼓齐鸣,宫门大开。徐有贞走出,高声宣布英宗复位的消息,并催促群臣进殿朝贺。群臣先是愕然,继而入内参拜。正月二十一日,明英宗正式复皇帝位,改元天顺。

担任首辅
  明英宗复辟当日(十七日),便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。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,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,又加兵部尚书。同时,兵部尚书于谦、大学士王文被逮捕下狱,诬以“更立东宫”、“谋迎立襄王子”等罪名,定为谋反,判处极刑。英宗认为于谦曾有大功,不忍将其杀害,为此犹豫不决。但徐有贞却进言道:“不杀于谦,复辟之事师出无名。”英宗这才下定决心,于正月二十三日将于谦、王文处斩。

  天顺元年(1457年)三月,英宗封徐有贞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、武功伯,兼任华盖殿大学士,掌文渊阁事,赐诰券,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(《皇明人物考》作武功卫指挥使)。当时,陈循、萧鎡、商辂等阁臣皆被斥遂。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,尽掌阁权,朝野内外为之侧目。而明英宗对徐有贞也是倾心委任,允许他可以随时进见。徐有贞大权在握后,便逐渐疏远石亨、曹吉祥,与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。他经常在英宗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为,挑起英宗对二人的不满情绪。后来,御史杨瑄上疏弹劾石亨、曹吉祥,称二人侵占民田。徐有贞与阁臣李贤皆称杨瑄所奏属实,明英宗遂下诏褒奖杨瑄。石亨、曹吉祥大为怨恨,日夜图谋构陷徐有贞。

连遭贬徙
  明英宗当时正宠信徐有贞,常屏退左右随从,与其密谈。曹吉祥便让小太监窃听二人谈话,然后再故意把听到的内容泄露给英宗。明英宗非常惊讶,询问他如何得知。曹吉祥道:“我是从是徐有贞那里听说的。陛下哪天对他说过什么事,外面没有不知道的。”明英宗信以为真,从此逐渐疏远徐有贞。

  同年六月,御史张鹏等人上疏弹劾石亨,结果奏疏还未呈上,便被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、曹吉祥。石曹二人到英宗面前哭诉,称是由内阁在幕后指使。英宗大怒,将诸御史下狱,并以“图擅威权,排斥勋旧”的罪名逮捕徐有贞。这时天象突变,雷电交加,冰雹大作,狂风吹折树木。英宗认为这是上天示警,便释放徐有贞,将他贬为广东参政。石亨仍不罢休,又暗中投递匿名书,对英宗大肆指斥,然后嫁祸给徐有贞,称是徐有贞因怨望而指使门客马士权所为。英宗命将已经启程的徐有贞抓回。

  七月,徐有贞在德州被追上,抓回北京,与马士权一同关进诏狱。但经过审讯,却查无实据。不久,明英宗因承天门失火,大赦天下。石亨担心徐有贞获释,对明英宗道:“徐有贞封爵时,自撰诰券辞文,其中有‘缵禹成功’之句,而且他还选择武功县为封邑。大禹曾受禅称帝,而武功县曾是曹操封邑。他这是以大禹、曹操自比,有非份之望。”刑部侍郎刘广衡认为应将徐有贞斩首弃市。最终,明英宗将徐有贞贬为庶民,流徙金齿(在今云南)。

晚年生活
  天顺四年(1460年),石亨因罪庾死狱中。英宗又想起徐有贞,对李贤、王翱道:“徐有贞有何大罪?都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的。现在可赦免其罪,让他返回乡里。”徐有贞回到家乡吴县,从此纵情山水。

  成化元年(1465年),徐有贞获准“冠带闲住”,恢复官员身份,仍赋闲在家。他自负文武全才,常叹息不获信用,但因馋杀于谦,遭到时人的仇视,因此始终未能得到起复。

  成化八年(1472年)七月,徐有贞病逝,终年六十六岁。

主要成就

政治成就
  徐有贞是宣德八年(1433年)癸丑科进士,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考选为庶吉士,进入翰林院。他在景泰末年参与策划了夺门之变,使得明英宗成功复辟,并因此成为内阁首辅,还获得武功伯的爵位。明朝律法明文规定,文臣无军功不得封爵。因此终明一代,获有封爵的文臣屈指可数。而徐有贞以武功伯的爵位,担任内阁首辅,堪称明代内阁官爵最高的官员。

水利成就
  明朝自永乐年间定都北京后,为满足边防和京都消费,每年漕粮不下数百万石,南粮北运使运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明朝运河可分为三部分:清口至扬州之间,以宝应、高邮等湖为主体构成江淮运河;济宁至清口之间,借黄为运,以黄河为运道;济宁至天津之间的会通河故道。其中,济宁至清口之间的运河,以黄河兼运河之道,常因黄河决堤而淤塞。终明一代,河槽问题一直困扰其始终。

  正统十三年(1448年)的黄河决口淤塞了济宁至清口之间的一段运河河道,具体位置在张秋、沙湾一带。明廷先后派遣工部尚书石璞、侍郎王永和、都御史王文治理河患,但“凡七年,皆绩弗成”。景泰四年(1453年),徐有贞以右佥都御史之职,前往山东治河。他鉴于以往的治河失败,在上任之前特地向尚书王涞寻求决策。王涞建议其“分水势,寻水源”。徐有贞上任后,因“方冬月,水暴涨”,并不急于动工治理,而是停工休整,一来趁机考察水利,二来修整治河队伍。徐有贞经过初步勘察,草拟了治河计划,并上疏朝廷,即治黄史上著名的《言沙湾治河三策疏》。其具体方案如下:造水门、开分河、挑深运河。他借鉴历史上的治黄经验,采取以疏为主的方针,改良了汉朝王景的制水闸之法,采取“置门于水而实其底,令高常水五尺”的办法,根据水的流量来控制水流,既保证了运河通航所需要的水位,也调节了水大而引起的溃决之患。而开分河,也是建立在疏导基础之上的。“黄河之势大,故恒冲决”、“运河之势小,故恒乾浅”。有鉴于两河的水势矛盾,徐有贞采取“分黄河水合运河”的办法,在黄河地形水势较合理的地段,挖渠开河疏导入运河。同时,他并未忽视内陆河水的治理,将内陆的河水开渠引入运河,并且设立通源闸水闸,节制水流流量,将黄河水势大的危害化害为利。此外,徐有贞还在分河基础上设立九堰,拦截水流、巩固堤防。治理黄河不仅要利用和治理外部环境,内部运河治理也不容忽视。运河内部河沙淤塞,造成了运河河道提高,从而导致“取水难,走水易”,徐有贞根据这个情况,顺势提出第三个治河策略——挑深运河。这个策略着眼于从运河本身来解决张秋一带运河水量不畅的情况。徐有贞经过数年苦心经营,终于平息了沙湾决河之患。他的治河三策采用了疏、塞、浚并举的方法,具体就是引黄入河、堵塞沙湾决口和疏浚运河内部所积淤泥。其中,引黄入河是治河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,既解决了黄河溃决问题,也解决了运河漕运水量不畅阻碍航运的问题。

书法成就
  徐有贞善书法,长于行草,小行书尤为精妙,下笔尖峭,捺笔重按,间露章草遗意,笔法瘦劲豪放,得怀素、米芾神韵,力求变化,自成风貌。明朱谋垔的《续书史会要》评其“书法古雅,名重当时”。清顾复评其书云:“武功早年书学褚,有不胜绮罗之态。中年学王,出规入矩,古色苍然。晚年豪放纵逸,谓之学怀素,又谓之学元章。”徐有贞是对吴门书派崛起具有先导作用的重要书家,在书法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。其弟子吴宽、外孙祝允明均受其亲自指教、提携,皆是当时名重一时的文坛人物。明代李诩曾见过徐有贞早年墨迹,认为其字画“甚是遒美”,将他誉为“吴中艺林冠冕”。

  明人赵宧光在《寒山帚谈》中曾说:“此法(指大字署书)不传而流落后世,带草则武功得之。”他还极力称赞徐有贞书写的“文正义泽”和“生幼堂”等。由此可见,徐有贞还善于书写带草的大字,可惜今不多见。而徐有贞的书法真正受到世人好评的还是他的草书。王世贞在所著《艺苑卮言》中说:“徐有贞于书少所不窥,能诗歌,善行草,得长沙素师、米襄阳风,如剑客醉舞,僛僛中有侠气。”

轶事典故

诗惊胡俨
  徐有贞早年曾就学于吴讷,十二三岁时便能做诗词古文。吴讷很看重徐有贞,将他推荐给素有知人之鉴的国子祭酒胡俨,希望胡俨传授其进士业。胡俨当时正卧病在床,见了徐有贞,让其作诗一首。徐有贞当即赋诗道:“共喜斯文有主盟,诸生谁不仰仪刑。当时已见尊乔岳,后代应传是列星。上报明君心独赤,下延晚学眼能青。童蒙久抱相求志,请向贤关授一经。”胡俨听罢,竟从床上一跃而起,连声夸赞道:“此乃鼎铉之器也。”他遂将徐有贞收为门下,授以学业。

遣妻南归
  英宗北征时,徐有贞夜观天象,发现火星运行到斗宿中。这在星相学中被称为“荧惑入南斗”,历来被视为不祥之兆,预示着帝王将有灾祸。徐有贞对好友刘溥道:“祸不远矣。”他随即安排家眷返回南方老家。妻子很不高兴,不愿南归。徐有贞怒道:“你还不快走,是想做鞑人妇吗?”妻子无奈,只得南归,结果刚刚行至临清,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便从前线传回。

不邀近功
  徐有贞治河时,漕运都御史王竑认为漕渠淤积阻碍漕船运输,要求他尽快堵塞决口,以确保漕运畅通。明景帝命徐有贞按王竑的要求去做,但徐有贞却坚持相机行事,认为治理河渠应着眼于长远利益。他上疏道:“漕船难行是因为临清河段原本就浅,并不是决口未塞的原因。漕臣只知道堵塞决口是急务,但却不知这是徒劳无益的。即使秋冬之季堵住了决口,来年春天也会再次决口。臣不敢邀取近功(指眼前的功利)。”

  后来,工部尚书江渊建议派五万京军协助徐有贞治河。徐有贞却上疏道:“京军出动,每日耗费多的难以计算,而且一旦遇上涨水便会束手无策。如今泄口已经合拢,溃堤也已坚固,只用沿河民夫,便足以解决问题。”江渊的建议遂被废弃。

科技实验
  徐有贞治理山东河患时,采取开支河的措施,遭到很多人的反对。明景帝也有所动摇。徐有贞为解除景帝的疑虑,做了一个实验。他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水壶,里面盛满相同质量的水,然后在一个水壶上开一个大孔,又在另外一个水壶上开五个小孔,而这五个小孔的面积之和等于大孔的面积。结果,开有五个小孔的水壶最先将水放完。李东阳的《宿州符离桥月河记》、方以智的《物理小识》对此均有记载。

  这就是水力学上的水箱放水实验,法国力学家彭赛列(Jean-Victor Poncelet)、美国流体力学家史密斯(Hamitton Smith)在19世纪都曾做过。而徐有贞早在400年前便做过相同的实验,并得到类似的结论。

归人不归鬼
  南宫政变前,徐有贞曾焚香祝天,与家人诀别道:“事情成功是社稷之福,不成功便是家族之祸。我能回来,就是人,不能回来,就是鬼。”

不署复位诏
  英宗复辟后,命翰林学士起草复位诏书。徐有贞却不肯在诏书上署名,而是另起草一份诏书,并称:“岂期监国之人,遽攘当宁之位。”他认为明景帝只是明朝的监国,而不承认其皇帝之位。

意欲入罪
  英宗复辟后,徐有贞指使言官以“迎立外藩”之罪弹劾王文,并借此攀诬于谦,将二人下狱。按照朝廷制度,召藩王入京需用金牌符檄。经有司调查,金牌符檄当时都在宫中,未曾动用,因而王文、于谦的罪名不能成立。徐有贞却道:“虽无显迹,意有之。”意思是说,于谦等人有这个想法,但尚未付诸行动。法司便以“意欲”二字定罪,判处于谦、王文死罪。

  “意欲”从此成为臭名昭著的冤案,甚至与秦桧冤杀岳飞的“莫须有”相提并论。

石羊之鸣
  徐有贞流放金齿时,路过一个佛寺,见寺中老僧在道边相迎接,还备有果品、茶水,不禁非常惊讶。老僧道:“我这寺中有一只石羊,如果有异人君子前来,便会鸣叫。宋朝时鸣叫过一次,那次来的是苏相(可能是指苏辙)。而昨夜石羊又鸣叫了一次,今天却是您恰巧来了。由此可知您一定是异人,所以我在此相候。”

背信悔婚
  徐有贞流徙金齿前,曾抚着马士权的后背,对他道:“你是个义士,将来我要把一个女儿嫁你为妻。”后来,徐有贞获赦,从金齿回到家乡。马士权经常前去问候,但徐有贞却绝口不提婚事。马士权知道徐有贞有悔婚之意,遂告辞离去,此后终身未再提及此事。时人都为此敬重马士权,而更加鄙薄徐有贞。

持鞭起舞
  徐有贞晚年获释后,希望能再次起复。他仰观天象,见吴地有将星出现,便以此自负,认为应在自己身上,常拿铁鞭起舞。后来,韩雍(长洲人)平定两广叛乱。徐有贞这才颓丧地扔掉铁鞭,叹道:“原来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。”

醉论宰相
  徐有贞曾与门客杜堇一同饮酒,醉后问道:“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作宰相?”杜堇推称不知。徐有贞道:“左边堆积数十万两黄金,右边杀人流血,还能目不转睛,这样的人才是真宰相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曾慥

    曾慥(?—1155年)为南宋初道教学者。字端伯,号至游子,晋江(今福建泉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。曾官至尚书郎、直宝文阁。晚年隐居银峰,潜心修道,主张“学道以清净为宗,内观为本”,编成《道枢》四十二卷,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,包括义理、阴符、黄庭、太极、服气、大丹、炼精、胎息、金碧龙虎、铅汞五行等。曾慥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,进祀乡贤祠。

  • 郭元振

    郭元振(656年-713年),名震,字元振,以字行,魏州贵乡(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)人,唐朝名将、宰相。开元元年(713年),郭元振再次拜相,并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,兼任御史大夫,进封代国公。不久,唐玄宗骊山讲武,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,被流放新州,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,抑郁病逝。

  • 刘孝孙

    刘孝孙(?-632)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。贞观六年,迁太子洗马,未拜卒,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。弱冠知名,与虞世南、蔡君和、孔德绍、庚抱、廋自直、刘斌等登临山水,结为文会。大业末,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。辩降,众引去,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。唐武德初,历虞州录事参军,补文学馆学士。贞观六年,迁著作佐郎,吴王友。历谘议参军,迁太子洗马,未拜,卒。孝孙著有文集三十卷,《两唐书志》传于世。

  • 元·王翰

    王翰(1333~1378),字用文,号时斋,仕名那木罕,安徽庐州(今合肥市)人,晚年定居福建省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。翰五岁丧母,赖庶母孙夫人抚育,勉以立节建功立业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,府县上书荐王翰之贤,翰决心不事二主,即治棺木,卧病不肯服药。有司强迫其上路,翰留诗引刃自杀,卒年四十六岁。

  • 睢玄明

    睢玄明,生平、里籍均不详。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将其列于"词林英杰"一百五十人之中。一说即睢景臣。约公元一三三0年前后在世,今见散曲咏鼓,甚佳。

  • 许兰

    约德宗贞元间人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)在台州,送日本僧最澄归国。最澄《显戒论缘起》卷上录存许兰诗作1首,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行端

    (1254—1341)元僧。临海人,字元叟,一字景元,自称寒拾里人,俗姓何。世为儒家。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。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,主中天竺,迁灵隐。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。工诗文。有《寒拾里人稿》。

  • 昙延

    (516—588)隋僧。蒲州桑泉人。俗姓王。年弱冠听妙法师讲《涅槃》,深悟其旨,遂舍俗服出家,隐太行山百梯寺。后宇文泰深敬之,为之立云居寺。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,授为国统。及武帝废佛教,隐于太行山,屏迹人世。入隋,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,乃从度僧、建佛寺之请。自此,佛教复兴。寻奉敕住延兴寺,拜平等沙门。著有《涅槃义疏》及《宝性》、《仁王》等疏。

  • 徐陵

    徐陵(507~583)字孝穆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徐摛之子。南朝梁陈间的诗人,文学家。早年即以诗文闻名。八岁能文,十二岁通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。长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梁武帝萧衍时期,任东宫学士,常出入禁闼,为当时宫体诗人,与庾信齐名,并称“徐庾”,与宋朝郭茂倩并称“乐府双壁。”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,中书监等职,继续宫体诗创作,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。至德元年去世,时年七十七,赠镇右将军、特进,其侍中、左光禄、鼓吹、侯如故,谥曰章。有四子:徐俭,徐份,徐仪,徐僔。

  • 江开

    江开(jiāngkāi),生卒年不详,字开之,号月湖,安徽省庐江县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,官陕西咸阳知县,诗、书、画皆精。主要代表作:《菩萨蛮·商妇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