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黄宽生平

黄宽生平介绍

黄宽(1829—1878),名杰臣,号绰卿。1829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东岸乡(现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),出生月日不详。医学家、教育家。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,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。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,医术精深,尤擅外科。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。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,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。>>查看黄宽的诗词古文

人物经历

  黄宽12岁时(1840年),入读澳门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(后迁校香港),与稍后入校的容闳成为同班同学。马礼逊学堂系澳门开办的第一所西式学堂。这所学堂由1835年1月在广州的外侨发起组织的马礼逊教育会举办。

  1847年1月,黄宽、容闳、黄胜在布朗和其他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(MonsonAcademy)。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,仅有预备学校作为大学的预科。孟松学校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所预备学校。校长海门(R.C.Hammond)是耶鲁大学毕业生,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,对这3位中国留学生颇加礼遇。3名学生中以黄胜年最长,然黄胜因病于次年秋退学回国。黄宽与容闳在该校经过2年学习,于1849年夏毕业。

  1850年夏,中学毕业后,黄宽接受香港某英商赞助,于是年11月4日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,首年攻读文学系,1851年开始改修医科,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五年本科的学业,获得文学士学位和医学学士学位。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博士课程,两年后获得西医从业资格,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并获西医的留学生。黄宽在英前后学习7年。

  1857年,黄宽作为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回到祖国后,遵照资助人的愿望,接受伦敦传道会的委任,兼任传教士一职。先在香港开设诊所,因受伦敦传道会本杰明·霍布森医生等英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,辞去传教士一职,出掌香港民用医院的管理工作。

  1858年赴广州,接办合信氏(B.Hobson)在金利埠创设的惠爱医馆。黄宽对该馆大力整顿,使该馆业务蒸蒸日上。据1859年报告,该馆有病床80张,住院病人430人,门诊病人达26030人。黄宽亲授生徒4人,以协助其医务。因黄宽与当局意见不合,加上对某教徒的作为不满,遂于1866年辞去惠爱医馆之职,自设诊所,暇时协助博济医院从事诊务。

  1864年起,博济医院开始招收西医学生,黄宽则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的教学工作。

  1866年,博济医院正式附设南华医学堂,这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,招收男生入学。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,和该院院长嘉约翰担任主要教学任务。嘉约翰撰写教材和讲义等,遇到难以翻译的医学词汇问题,总是求助于黄宽,与他精心研究,直到找出最准确的词汇。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,至1879年,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。学校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三年,然后进行临床实习,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。不仅如此,他们使西医治疗及医院制度、医术医药、医学教育、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,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。

  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,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。

  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。1876年,学校扩充实验室设备,建立标本室。

  1862年,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(兼)。

  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,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,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,然无其他专著行世。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,著述不多。

  1878年10月12日,黄宽患项疽剧发,与世长辞。(另一说:1878年10月15日,黄宽因积劳成疾,不幸于壮年逝世,享年50岁。)

职业生涯

  性格特征

  黄宽性格刚直,不喜交际,生活简朴,不沾烟酒。禀性敬老爱幼,孝事祖母,与姊同住,敬爱不渝,视诸甥若己出,力尽教养。娶何福堂女为妻,后不知何故,与妻离异,终身不再娶,遂无己出。

  行医生涯

  广州博济医院前身为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(P.Parker)所开设的眼科医局。1840年6月因战事停闭,1842年11月恢复业务。1855年因伯驾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,该局由另一个美国传教士医生嘉约翰(John Glasgow Kerr)接办。1856年因再次爆发中英战争,医局遭到焚毁而停闭。1859年1月,嘉约翰在广州南郊觅得新址后,重又把医局建立起来,更名为博济医院。黄宽返华后即参与了博济医院的诊务,从1862年起又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医学生的教学工作。1866年博济医院创设南华医学校,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,与嘉约翰共同负责教学工作。黄宽担任解剖学、生理学和外科学课程;嘉约翰执教药物化学;关韬负责临床各科教学。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,至1879年始招收第一个医科女生入学。

  1862年,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,未及半载,因对仕宦生活不感兴趣,即行辞职。当时上海道台丁雨生劝他复职,并允许给他种种便利,但黄宽终不就。同年返回广州继续在自设诊所内行医。1863年海关医务处成立,聘医官17人,其中16人系外籍医师,唯广州海关医务处医官为国人黄宽所任事,这足以反映黄宽在当时西医界的地位。

  医学成就

  黄宽在医务方面也多有建树。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,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。任代理院长期间,他所施行的手术次数,较过去任何一年的相当时期都多。就医校招收的学生人数来说,也较过去为多。1867年博济医院首次进行尸体解剖,由黄宽执刀剖验。由此可证,黄宽在当时博济医院内教学、诊务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。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。总之,在他任职的各种岗位上,他始终克尽职守,勤黾从事,从不懈怠,赢得了医界的普遍好评。

  黄宽在学术上,可称好学不倦,医术精深,处方简要。他尤其擅长外科,诊断正确,手术精良。1860年黄宽曾施行胚胎截开术一例,这是国内施行这种手术的第一例。广东向以膀胱结石患者为多,嘉约翰曾以截石术闻名,但是在他之前黄宽早经割治过33例。容闳称黄宽是当时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的优秀外科医师。

  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,著述不多。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,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,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,然无其他专著行世。1878年10月12日,黄宽患项疽剧发,与世长辞,享年49岁。 黄宽,医学家、教育家。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,第一位留美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。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,医术精深,尤擅外科。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。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,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元范

    生卒年不详。句曲(今江苏句容)人。曾与白居易唱和,张为《诗人主客图》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五六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,断句2联。《全唐诗逸》补诗1首,断句2联。

  • 毕仲衍

    毕仲衍(1040~1082)字夷仲,睢阳(今河南商丘南)人。毕士安曾孙。从古子。以荫补太庙斋郎,调阳翟县主簿。神宗熙宁十年(1077)检正中书户房公事(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八三)。元丰二年(1079)为使辽正旦副使(同上书卷二九九)以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、官制局检讨官。五年,卒,年四十三。有《中书备对》三十卷,已佚。事见《西台集》卷一六《毕公夷仲行状》。《宋史》卷二八一有传。

  • 赵毓楠

    赵毓楠,(1838-1925)字楚江。以国学生应乡试,挑充国史馆誉录,历任汉阳、宜昌、武昌知府。莅官勤朴,举措惠民。有《退思余录》。其诗见于《赵氏族谱》。

  • 曾镒

    曾镒,明孝宗弘治六年(一四九三年)进士,南京户部主事,升浙江司郎中。事见清道光《万州志》卷二。

  • 刘从益

    应州浑源人,字云卿。精于经学。卫绍王大安元年进士。累官监察御史,坐与当路辨曲直,得罪去。起为叶县令,修学励俗,请减岁课一万石。召授应奉翰林文字。卒年四十四。有《蓬门集》。

  • 高越

    五代时幽州人,字冲远,一作仲远。举进士第。仕南唐,历军事判官、中书舍人,李煜时累官勤政殿学士,左谏议大夫兼户部侍郎。卒谥穆。精词赋,有誉江南。性淡泊,与隐士陈曙为知交。好释氏,有《舍利塔记》。

  • 曹操

    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  • 公羊高

    公羊高,旧题《春秋公羊传》的作者。战国时齐国人。相传是子夏(卜商)的弟子,治《春秋》,传于公羊平。《春秋公羊传》最初仅有口说流传,西汉景帝时,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,才“著于竹帛”,流传于世。《春秋公羊传》,亦称《公羊春秋》或《公羊传》,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,起于鲁隐公元年(前722),终于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),着重阐释《春秋》之“微言”、“大义”,史事记载较简略。

  • 张琰

    一作张瑛,误。女诗人。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》存张琰诗3首、断句4,其中《春词二首》出《又玄集》卷下、《才调集》卷一〇;《铜雀台》一首出《文苑英华》卷二〇四、《乐府诗集》卷三一;残句皆出《吟窗杂录》卷三〇。

  • 俞国宝

    俞国宝(约1195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号醒庵。江西抚州临川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。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。国宝性豪放,嗜诗酒,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,饮酒赋诗,留下不少胜炙人口的锦词佳篇。著有《醒庵遗珠集》10卷。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。孝宗淳熙间为太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