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齐之鸾生平

齐之鸾生平介绍

齐之鸾,男,字瑞卿,号蓉川,安徽桐城县城人,明朝有名的直臣,事迹入选明史,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。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,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,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,更姓为齐。老宰相张英的祖母(张廷玉曾祖母)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29岁时中进士,入选翰林院庶吉士,后授刑部给事中。依据《蓉川公年谱》和《复姓疏》,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,元末迁居桐城,明初占籍县市乡,一百多年后,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(公元1483年),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之旧第。(据周京《蓉川先生小传》)>>查看齐之鸾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之鸾9岁时读私塾。一日,同乡前辈袁太仆来访,恰值塾师外出,塾中学童见袁都惊恐逃散,只有之鸾端坐不动,伏案读书。袁太仆笑道:“客人来不理会,未免不礼貌吧!”之鸾回答说:“老师教导我读书,没有嘱咐我接待客人。”袁太仆大加赏识,后以女儿嫁之。

  之鸾在任刑部给事中期间,直言敢谏。正德十一年,武宗受权奸煽惑,准备在京城开设宫市馆舍,供君臣游乐。消息传开,朝野哗然。之鸾认为:身为天子,岂能乱政?他极力上疏,剖陈其弊,武宗遂止。中官马永成生前即为其兄弟子侄谋官争禄,对皇上百般献媚,死后武宗欲授其家族官爵达90人。之鸾上疏直语:“成何功?岂能恩滥至此,臣恐天下闻而解体。”因此,封授未果。宁王朱宸濠,自恃皇族仗势骄横,蓄意谋反,造龙舟于江南,邀武宗驾临,图谋弑君篡位;之鸾同御史肖淮力谏,揭穿其阴谋,阻武宗南巡。正德十四年,宸濠果然举兵反叛。武宗令张忠、许泰领禁军征讨,派之鸾随军纪录战功。张、许尚未到赣州,宸濠即已被江西巡抚王守仁击溃俘获。当时张忠等佞臣因妒忌王守仁独得大功,想夺其功劳,令之鸾为其记功,之鸾不肯。张忠等百般威逼,之鸾说:“江西守臣有功不记,却滥记无功的权贵,如何向黎民百姓交待?我宁愿丢官,也不枉法。”张、许二人在搜捕朱宸濠逆党时,株连无辜甚多,之鸾多方为之开释,并向朝廷上疏,备陈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困苦,请减免田租,停派夫役,宽赦旧欠,获得武宗批准。平乱后,武宗迷恋江南,游山玩水,不思返都,他屡请驾回宫,并作《回銮赋》以谏。又劾许泰与尚书王宪依附太监江彬,结党营私,应当罢免;武宗宠幸二人,之鸾反遭遣责。江彬又利用当时诸将要夺王守仁平叛之功,被之鸾严词拒绝而不得的怨恨心理,多方向武宗诬控之鸾,终未得逞。

  武宗死,世宗立,改年号为嘉靖元年(1522年)。之鸾上疏揭发太监弄权,蒙蔽武宗,损害朝廷利益,建议世宗广开言路,起用正人,罢黜奸佞,并极力指陈前朝的积弊。世宗虽心知所言是实,但因初即位,一时未能拨乱反正。之鸾终因忤触权贵,降职出任崇德丞,又先后改任长兴令、青州同知。因母逝,回籍奔丧,后转任南京刑部郎中。嘉靖八年,改任陕西宁夏佥事。时关内大旱,灾民苦不堪言,他关心民之疾苦,并上报皇帝。

  宁夏是古代北方边防,从红山堡的黑水沟到定边的南山口、花马池一线,原有堡垒,因年久倒塌。该地是砂碛区,少土缺水,先后驻守官员,都因修不好城堡犯罪丢官。之鸾当初任佥事时,曾因这事劾过王琼,现王琼任总兵镇守榆林,他调任后正是王的下属。王要报旧怨,特向朝廷荐之鸾负责在花马池建城堡,以此来刁难之鸾。之鸾慨然接受,勘好地势,便带领军工先行抛沙,深挖丈余,得到粘土;同时于百里外山下开凿泉水,用木枧引水到工地,供工程使用。原限5个月完工,只施工3个月,即将城堡筑牢,并让功给王琼。王琼由衷地佩服。从此,宁夏一带边境,有坚固城堡做屏障,边防的安全得以确保。巡抚胡东皋,赞赏其才能,向朝廷推荐之鸾接替自己的职务。

  此后,齐之鸾从宁夏还京,调任河南省副使,并兼任该省提学副使。不久,改任山东临清兵备副使,后又被召回任顺天府丞,未及动身,境内发生盗乱,留下镇抚。平息后,提升为河南按察使,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卒于任上,时年52岁,卒后列入乡贤祠奉祀。

  齐之鸾学识渊博,文彩宏丽,对桐城派的兴起有先导作用。姚莹在《桐旧集》序中曰:“自齐蓉川(之鸾)给谏以诗著有明中叶,钱田间(钱澄之)振于晚季,自是作者如林。”齐之鸾著有《蓉川集》、《南征纪行》和《入夏录》等各若干卷。他的诗歌直面现实,出语新奇,是当之无愧的桐城派诗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虞集

    虞集(1272~1348)元代著名学者、诗人。字伯生,号道园,人称邵庵先生。少受家学,尝从吴澄游。成宗大德初,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,李国子助教、博士。仁宗时,迁集贤修撰,除翰林待制。文宗即位,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。领修《经世大典》,著有《道园学古录》、《道园遗稿》。虞集素负文名,与揭傒斯、柳贯、黄溍并称“元儒四家”;诗与揭傒斯、范梈、杨载齐名,人称“元诗四家”。

  • 赵可

    赵可金代文学家。字献之,号玉峰散人。泽州高平(今山西高平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少时赴考,在考场中戏书小词,为金主完颜亮所见,颇加赏识。贞元二年(1154)中进士。官至翰林直学士。著有《玉峰散人集》,今佚。诗入《中州集》,词入《中州乐府》。

  • 朱葵

    信州路上饶人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任太平路学教授,成宗大德四年迁婺州路。

  • 韦承贻

    京兆杜陵人,字贻之。韦博子。懿宗咸通八年进士,授校书郎。僖宗乾符中,官至主客、户部员外郎。能诗。

  • 朱芾

    明初松江府华亭人,字孟辨。洪武初官编修,改中书舍人。才思飘逸,工词章,兼善翰墨,真草篆隶清润遒劲,风度不凡。画山水人物亦佳。

  • 程垓

    「程垓」字正伯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轼中表程之才(字正辅)之孙。淳熙十三年(1186)游临安,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,未几归蜀。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。绍熙三年(1192),已五十许,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。绍熙五年(1194)乡人王称序其词,谓“程正伯以诗词名,乡之人所知也。余顷岁游都下,数见朝士,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”。冯煦《蒿庵论词》:“程正伯凄婉绵丽,与草窗所录《绝妙好词》家法相近。”有《书舟词》(一作《书舟雅词》)一卷。

  • 郑之侨

    郑之侨,字东里,仁怀人。康熙壬辰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。

  • 王冕

    王冕(1310年~1359年),字元章,号煮石山农,亦号食中翁、梅花屋主等,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,元朝著名画家、诗人、篆刻家。他出身贫寒,幼年替人放牛,靠自学成才。有《竹斋集》3卷,续集2卷。一生爱好梅花,种梅、咏梅,又攻画梅。所画梅花花密枝繁,生意盎然,劲健有力,对后世影响较大。存世画迹有《南枝春早图》《墨梅图》《三君子图》等。能治印,创用花乳石刻印章,篆法绝妙。《明史》有传。

  • 郭宣道

    金邢州人,字德明。工诗。宣宗贞祐间,客南阳。后殁于兵。

  • 谢惠连

    谢惠连(407~433年),南朝宋文学家。祖籍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,出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他10岁能作文,深得谢灵运的赏识,见其新文,常感慨“张华重生,不能易也。”本州辟主簿,不就。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,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,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,大为时论所非,因此不得仕进。仕宦失意,为谢灵运“四友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