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徐坚生平

徐坚生平介绍

徐坚(660年-729年),字元固,浙江长兴人。以文行于世,唐玄宗朝重臣。少举进士,累授太学。初官为参军,多次升迁,深得玄宗信任,奉敕修撰《则天实录》、《初学记》等书籍。历官至太子左庶子、秘书监、左散骑常侍、崇文馆学士、集贤院学士。与刘知几等同修《三教珠英》、《则天实录》。卒,赠太子少保,谥曰文。著有《大隐传》、辑有《初学记》传于世。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。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,次姑为高宗婕妤,并有文藻。议者以为“方之汉世班氏”。>>查看徐坚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出身世家

  据《旧唐书》记载:徐坚生于官宦世家,祖父徐孝德是隋唐两朝大臣,终官至果州刺史。徐坚之父徐齐聃,少善属文,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、蕲州司马。徐齐聃善于文诰,甚为当时所称。公元673年(唐咸亨四年)去世,卒年四十三岁。唐睿宗即位,追录旧恩,累赠徐齐聃礼部尚书。

仕途通达

  徐坚,自幼聪慧好学,遍览经史,性格宽厚。中进士举,累授太学。圣历中,皇帝车驾在三阳宫,徐坚留守东都为判官。

  公元699年(圣历二年),徐坚与定王府曹刘知几、给事中徐彦伯、右补阙张说同修《三教珠英》。

  公元703年(长安三年)又与刘知几、吴兢等撰修唐史,成《唐书》八十卷。

  公元705年(神龙元年),柳冲上书,请改修《氏族志》。唐中宗命徐坚与柳冲、左朴射魏元忠、史官张锡、刘宪等八人,依据《氏族志》,重加修撰。至唐玄宗先天初年,柳冲与徐坚、刘子玄、吴兢等撰成《姓族系录》二百卷奏上。则天又令坚删改《唐史》,会则天逊位而止。

  唐中宗神龙初年,徐坚官居给事中。是植盛夏,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不臣之迹,反为武三思陷害,唐中宗即令杀韦月将。徐坚上表奏请曰:“今朱夏天道生长,夏行秋令,则禾稼不熟。愿陛下详依国典,许至秋分,则知陛下恤刑之规冠于千载,哀矜之惠洽乎四海。” 唐中宗采纳了徐坚所奏,遂令杖责韦月将,流配岭表。

  公元707年(神龙三年),徐坚与吴兢、刘知几等修成《则天实录》。

  唐睿宗即位,徐坚自刑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,官拜左散骑常侍,俄而转黄门侍郎。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(今云南姚安)洱河,攻击蛮族,蛮即降附,又请筑城,重征洱河之税。徐坚则主张蛮夷生梗,未得同与华夏之制,恐劳师远伐,益不偿损。睿宗没有听从徐坚的建议。蛮众恐惧,相率反叛,杀掉李知古,役徒奔溃,由是姚、巂(xī)路绝,连年不通。

  徐坚的妻子岑氏,是侍中岑羲的妹妹,徐坚因为是岑羲的近亲,辞去掌管机密的官职,转为太子詹事,告诉别人:“非敢求高,盖避难也”及至唐玄宗时,岑羲谋逆太子,事败伏诛,徐坚竟免于坐累。唐玄宗出徐坚为绛州刺史,五转复入京城为秘书监。公元710年,唐睿宗,授徐坚太子左庶子,兼崇文馆学士,修史。

玄宗重用

  公元712年,唐玄宗即位,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,以徐坚为学士,副张说知院事,累封徐坚至东海郡公。公元725年(开元十三年),徐坚官居左散骑常侍。又因修东封仪注之功,特加封徐坚为光禄大夫。

  徐坚熟悉典礼制度,曾先后参与编撰《唐六典》、《太极格》、《史记注》、《姓族系录》、《唐史》等,凡七入书府,时论赞美。又与贺知章、赵冬曦辑“文府”20卷,续“文集”30卷。著作有《大隐传》、《初学记》,集三十卷,今存诗九首。

  公元729年(开元十七年),徐坚去世,年七十。唐玄宗深悼惜之,遣中使就家吊唁,宫内出绢布作为赙金,赠徐坚太子少保,谥曰文。徐坚与父亲齐俱以词学闻著与世。徐坚的两个姑姑亦有文藻。人们议论徐坚家族可比汉朝的班固家族。

家庭成员

先祖

  五世祖徐文整,梁云骑将军,阳平太守,慈源候。

  高祖徐综,陈稜威将军,始安太守,袭慈源候。驸马都尉,尚陈永嘉公主。

  曾祖徐方贵,陈奉朝请,江夏王侍郎,伏波将军,早卒。

  祖父徐孝德,隋唐两朝大臣,隋末任谒者台奉员外郎,唐朝时官至果州刺史。

  祖母姜氏,依唐制,因长女徐惠为太宗贤妃,封正四品金城郡君。

  父亲徐齐聃,“善制诰,为时所称” 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、蕲州司马。

  叔父徐齐庄,玄宗朝恩封长城县子。

  长姑徐惠,唐太宗徐贤妃,工于诗文。

  次姑徐氏,唐高宗徐婕妤,有文藻。

妻室

  嫡妻岑氏,是岑羲之妹。

儿子

  徐峤,字巨山。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、集贤院直学士,迁中书舍人、内供奉、河南尹。封慈源县公。父子相次为学士,三世为中书舍人。

轶事典故

好友张说

  唐时,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,两人爱好一致,感情相投。当时和他们共 事的学士们,已经衰落的很多,独有张、徐二人还留在集学院。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都写出来,和徐坚一起观看。徐坚对张说问:“诸位当年都是各有专长,各领风骚啊,请问文章方面,谁先谁后?”张说答:“李峤、崔融、薛稷、宋之问的文章,都是良金美玉,无可挑剔。富嘉谟的文章,严峻峭拔,雄奇豪放,别具一格,他这种言论,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,必然引起大乱子。阎朝隐的文章,浓妆艳抹,词藻华丽,轻歌曼舞,读后令读者愉悦,虽然有些风流儒雅,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。”徐坚又问:“现在的后起之秀,谁的文章好?”张说回答:“韩休的文章,有如美酒佳肴,词语典雅,但缺少韵味。许景先的文章,虽然肌肤丰满,华丽可爱,但缺少风骨。张九龄的文章,有如淡妆素裹,应时实用,但缺少润饰。王翰的文章,像华美的玉器,灿烂珍贵,但多有瑕疵。若能去其所短,扬其所长,也是一时之秀啊!”

三馆学士

  唐宣宗时,御史冯缄三院退朝入御史台,路逢集贤校理杨收,学士杨收没有给冯缄让路;冯缄为朝长,取收仆笞杨收。集贤大学士马植启奏宣宗,论曰:“开元中,玄宗幸丽正殿赐酒,大学士张说、学士副知院事徐坚以下十八人,不知先举酒者。说奏:'学士以德行相先,非其员吏。'遂十八爵一时举酒。今冯缄笞收仆,是笞植仆隶一般,请黜之。”御史中丞令狐,又引故事论救,宣宗把御史冯缄、学士杨收都释放了。宣宗下令:三馆学士不避行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义方

    生卒年不详。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少举进士第,仕前蜀高祖为秘书郎。性强毅狂简。曾以笔砚见用于枢密宋光嗣。时九头鸟见于成都,义方题九头鸟诗。光嗣疑其刺己,遂奏贬沈黎。生平事迹见《鉴诫录》卷六、《诗话总龟》卷一四、《十国春秋》本传。义方长于吟咏,自谓才过罗隐。《全唐诗》存断句2联,《全唐诗外编》补诗1首。

  • 刘燕哥

    刘燕哥,又作刘燕歌,生活于宋末元初,相传为元代歌妓,现今存小令一首。

  • 方弘静

    方弘静(1516—1611),明代安徽歙县人,字定之,号采山。嘉靖二十九年进士,天都社创始人之—。授东平知州,迁南京户部郎中,出为四川佥事,累官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。少时与乡人结诗社,入仕后,汪伯玉方擅时名,倡谼中社,再三招致,不肯往。晚年多所结撰,有《素园存稿》、《千一录》。

  • 孟宾于

    孟宾于,字国仪,号玉峰叟(《江南野录》卷八),连州(今属广东)人。后晋天福九年(九四四)进士(王禹称《孟水部诗集序》)。曾受孟氏辟,为零陵从事。南唐时,授丰城簿,迁淦阳令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,归老连上(《诗话总龟》前集卷五引《雅言系述》)。年八十三卒。有《金鳖集》,已佚。《南唐书》卷二三有传。

  • 郑瓒

    郑瓒,字黄中。与兄锷自福州徙鄞。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进士(清康熙《鄞县志》卷一○、一一)。

  • 王闿运

    王闿(kǎi)运(1833—1916)晚清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字壬秋,又字壬父,号湘绮,世称湘绮先生。咸丰二年(1852)举人,曾任肃顺家庭教师,后入曾国藩幕府。1880年入川,主持成都尊经书院。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、衡州船山书院、南昌高等学堂。授翰林院检讨,加侍读衔。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。著有《湘绮楼诗集、文集、日记》等。

  • 朱为弼

    (1771—1840)浙江平湖人,字右甫,号椒堂。嘉庆十年进士。道光间官至漕运总督。曾奏陈剔除积弊章程。所至拒供张,以清操著。精金石。有《蕉声馆诗文集》、《积古图释》。

  • 王珣

    (349—400)东晋琅邪临沂人,字元琳。王洽子。弱冠为桓温掾,转主簿。桓温北伐,军中机务并委珣。从讨袁真,封东亭侯。与谢安有隙,出为豫章太守,不之官。安卒,迁侍中。与殷仲堪、王恭、徐邈、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孝武帝。转辅国将军、吴国内史,在郡为士庶所悦。征为尚书右仆射,领吏部,转左仆射,复领太子詹事。安帝隆安初,王国宝专权,黜旧臣,珣几被杀。旋会稽王司马道子杀国宝,珣官至散骑常侍。卒谥献穆。

  • 邓廷桢

    邓廷桢(1776-1846),字维周,又字嶰筠,晚号妙吉祥室老人、刚木老人。汉族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。清代官吏,民族英雄。嘉庆六年进士,工书法、擅诗文、授编修,官至云贵、闽浙、两江总督,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,击退英舰挑衅。后调闽浙,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。释还,迁至陕西巡抚。有《石砚斋诗抄》等多部著作传世。江苏南京市有“邓廷桢墓”可供瞻仰、凭吊。

  • 张濯

    生卒年不详。肃宗上元二年(761)登进士第。德宗建中二年(781)客游洛阳、蒲州。其后行迹无考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二八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