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孟云卿生平

孟云卿生平介绍

孟云卿(725-781),字升之,山东平昌(今山东商河西北)人。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,30岁后始举进士。肃宗时为校书郎。存诗17首。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,为杜甫、元结所推重。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。758年(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郊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>>查看孟云卿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孟云卿:字升之,平昌(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)人,约生于725年(唐朝开元十三年)。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,30岁后始举进士。肃宗时为校书郎。存诗17首。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,为杜甫、元结所推重。

  他与杜甫友谊笃厚。公元758年(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郊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

  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。766年(大庆元年),孟云卿远往南海,元结作诗赠别,题为《送孟校书往南海》。

轶事

  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。758年(唐乾元元年)夏,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,行前夜饮话别,并以诗相赠,即《酬孟云卿》。同年冬,他们在洛阳相遇,同到刘颢家中畅饮。杜甫又写了《冬末以事之东都,城湖东遇孟云卿,复归刘颢宅宿,饮宴散,因为醉歌》一诗,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,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。

 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。760年(唐乾元三年),他所编诗集《箧中集》里,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,其中孟云卿诗5首。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。766年(唐朝大历元年),孟云卿远往南海,元结作诗赠别,题为《送孟校书往南海》。诗序中元结自称:“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,以词学相友,几二十年…… 材业,次山不如云卿;词赋,次山不如云卿;通和,次山不如云卿……云卿少次山六七岁,云卿声名满天下。

 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《箧中集》中七诗人之一。他和其余六人一样,长于五古,气格高古,力追汉魏,屏绝藻彩,一归淳朴。杜甫《解闷十二首》其五说:“李陵苏武是吾师,孟子论文更不疑,一饭未曾留俗客,数篇今见古人诗。”认为孟云卿诗,源自相传的“苏李诗”。高仲武以为“祖述沈千运,渔猎陈拾遗(陈子昂)”(《中兴间气集》),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。张为著《诗人主客图》,尊孟云卿为“高古奥逸主”,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。他的诗歌题材较窄,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,但如“虎豹不相食,哀哉人食人”(《伤时二首》之一)这样的诗句,则为人们所称道。在艺术上,清代吴乔《围炉诗话》说,孟云卿诗有“直率之病”,是符合实际的。

  《全唐诗》编孟云卿诗1卷,计17首,外零句4句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唐才子传》。

评价

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。780年(乾元三年),他所编选诗集《箧中集》里,选入当代七位诗人的诗共24首,其中孟云卿诗5首。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,以词相友,几二十年。材业,次山不如云卿;诗赋,次山不如云岁,通和,次山不如云卿……云卿少次山六、七岁,孟云卿声名满天下,知己在朝廷。及次山之年,云卿何事不可至。”高度评价孟云卿的品德与才学,热情赞扬彼此兄弟般的真诚友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志南

    南宋诗僧,志南是他的法号,生平不详。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,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以及“二泉先生”诸人的风头那么前。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,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,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。

  • 朱联沅

    朱联沅,字芷青,海盐人。大学堂毕业,举人,学部七品小京官。

  • 孔仲良

    孔仲良,山东曲阜人,孔子第四十一代孙。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由青阳丞升任莆田县令。唐贞元、太和中为莆田令,卒官,因家于县之涵头,子孙散居民伍。宋绍兴乙亥,朱熹过莆以告守令,正其版籍,立四十九代孙孔宜户,淳佑中置涵江书院。孔子第41代孙孔仲良在唐朝时,被朝廷任命到莆田当县令,死于任上。据族谱记载,孔仲良是清官,到死时,“一丝不储”。孔仲良有三个儿子,没有盘缠返回原籍,于是留在莆田涵江定居。

  • 周以丰

    周以丰,字少莲,吴县人。有《散花小草》。

  • 颜延之

    颜延之(384~456年),字延年,南朝宋文学家。祖籍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。曾祖含,右光禄大夫。祖约,零陵太守。父显,护军司马。少孤贫,居陋室,好读书,无所不览,文章之美,冠绝当时,与谢灵运并称“颜谢”。嗜酒,不护细行,年三十犹未婚娶。

  • 徐贤妃

    徐惠(627年―650年),湖州长城人(今浙江省长兴县人),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。生于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。年少时便才华出众。唐太宗听说后,将她纳为才人。后被封为婕妤,接着又升为充容。贞观末年,唐太宗频起征伐、广修宫殿。徐惠上疏极谏,剖析常年征伐、大兴土木之害。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。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649年),唐太宗驾崩,徐惠哀慕成疾,不肯服药,求早死。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。永徽元年(公元650年)病逝,年仅二十四,被追封贤妃,陪葬昭陵石室。

  • 周人骥

    周人骥,字芷囊,号莲峰,天津人。雍正丁未进士,官至广东巡抚。有《香远堂诗稿》。

  • 陈宗礼

    陈宗礼(1203~1270)南宋官员。字立之,号千峰,江西南丰人,一说江西广昌杨溪乡上峰村人。汉族江右民系。早年以教书为业,43岁方中进士。调邵武军判官,知赣州,入为国子正,转秘书省著作佐郎,迁秘书监。景定四年拜侍御史,直龙图阁、淮西转运判官,迁刑部尚书。度宗即位时,历任殿中侍御史兼直讲、礼部尚书、枢密院参知政事,卒于官,谥文定。为政直言清节,主张治国注重赏罚,为文以释经义、述政治主张为主,以挺拔峻峭穷理著称。所著《寄怀斐藁》、《曲辕散木集》等,已佚。

  • 晁冲之

    晁冲之,宋代江西派诗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叔用,早年字用道。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晁氏是北宋名门、文学世家。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、晁说之、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。早年师从陈师道。绍圣(1094~1097)初,党争剧烈,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,他便在阳翟(今河南禹县)具茨山隐居,自号具茨。十多年后回到汴京,当权者欲加任用,拒不接受。终生不恋功名,授承务郎。他同吕本中为知交,来往密切。其子晁公武是《郡斋读书志》的作者。

  • 玄幽

    生平、世次不详。《古今诗话》作幽之,误。中唐时僧人。穆宗长庆初,曾题诗于长安大兴善寺南素(一作守素)和尚院。文宗大和六年(832)书《杨岐山甄寂大师碑》。事迹散见《酉阳杂俎》续集卷五、《宋高僧传》卷二五、《宝刻类编》卷八。《全唐诗》存断句1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