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晓行原文和赏析

人语梦频惊,辕铃动晓征。
飞沙沉露气,残月带鸡声。
客路逾千里,归心折五更。
回怜江上宅,星汉近平明。

人语梦频惊,辕(yuán)铃动晓征。
暮宿客店时总是被人语喧闹声频频惊醒,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。
辕铃:驾马的车辕,马颈上的铃声;晓征:早行。

飞沙沉露气,残月带鸡声。
清晨湿润的露气夹带着尘土飞沙,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。

客路逾千里,归心折五更。
旅途漫漫,远隔家乡千里之遥,归心迢迢,萦绕他乡夜半五更。
折:萦绕。

回怜江上宅,星汉近平明。
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,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。
江上宅: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。

作者介绍

张问陶(1764—1814),清代杰出诗人、诗论家,著名书画家。字仲冶,一字柳门。因善画猿,亦自号“蜀山老猿”。嘉庆十九年(1814)三月初四日,病卒于苏州寓所。其生平事迹见《清史稿》卷四八五《文苑》、《清史列传》卷七二《文苑传三》、胡传淮著《张问陶年谱》、《张船山书画年谱》等文献。张问陶著有《船山诗草》,存诗3500余首。其诗天才横溢,价重鸡林,与袁枚、赵翼合称清代“性灵派三大家”,被誉为“青莲再世”、“少陵复出”、清代“蜀中诗人之冠”,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。>>查看作者详细介绍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暮宿客店时总是被人语喧闹声频频惊醒,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。
清晨湿润的露气夹带着尘土飞沙,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。
旅途漫漫,远隔家乡千里之遥,归心迢迢,萦绕他乡夜半五更。
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,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。

注释
辕铃:驾马的车辕,马颈上的铃声;晓征:早行。
折:萦绕。
江上宅: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。

胡传淮主编.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:大众文艺出版社,2012.11:第86页

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.中国历代名诗今译:中国妇女出版社,1991年04月第1版:第1486页

创作背景

公元1784年(清乾隆四十九年),刚及弱冠之年的诗人,辞别四川故乡负笈远行,孤身一人独去江河湖海之中“闯世界”。此诗即写于诗人由汉阳入都途中。

周啸天主编.元明清名诗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.08:第1151-1152页

赏析

全诗充分运用对偶、比喻、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,形象真切地描绘出晓行途中的景色。诗的上半首以写景为主,描写了“飞沙”、“露气”、“残月”、“鸣声”等景物,下半首以抒情为主,情景交融,以景寄情,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。全诗清警空灵,意境幽切深远,语言清新。

“人语梦频惊,辕铃动晓征。”两句,是为全诗引子。暮宿客店,一夜数惊,晓梦何以难圆,是因为诗人时时惦念着一早行期在即。犹带着未曾散尽的梦,推门而出,那备好的车马已等候在拂晓的夜色中了。上路了,车轮动处,寂静的黎明中抛下一串分外清脆而有节奏的铃声;这悦耳铃声似在宣告:漫漫长旅又开始了——次句中一个“动”字,兼有启动、催动、响动三义,同时又似传达出一种早起晓行的兴奋,用得非常巧妙熨帖。

首联由第一句人语惊梦到次句铃催晓征,如同运用“蒙太奇”节奏,取镜由睡榻之上一下摇向户外,紧接着的画面已在行程之中了。就中省去了一系列动作过程,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。首联紧扣“晓行”诗题,用语十分洗练。

“飞沙沉露气,残月带鸡声。”两句写晓行所见与所闻。呼吸着黎明湿润的露气,便道轻车,马蹄后,轮辐下,霜迹犹新,尘沙不飞。远远地,几处鸡鸣高低;天际,一弯褪了色的残月正渐渐下行。“露气”与“飞沙”间接一“沉”字,是驿道上尘沙不飞的原因。“残月”与“鸡声”间着一“带”字,更道出月渐下带起鸡鸣声的奇妙关系。“飞沙”两句连在一起读,即十分传神地写出早行人眼中黎明的独特景观。

句法上,颔联用的是倒装句,正常语序应作“露气沉飞沙,鸡声带残月”。所以如此,不仅是由于全诗韵脚应和的需要,同时也为更着意突出一种语言警策的效果。

“客路逾千里,归心折五更。”两句转入诗人内心感受。从汉阳到京都,其间需要路经很多山水。迢递陌路,此行一去,欲问归期未有期,诗人因此顿生百般思绪,真可谓离家愈远而思乡之心愈切。一个“折”字,便写尽了那种愁肠百结的感情。愈是远去,离情愈是在这未央夜、五更天曲曲折折百般萦绕。

颈联两句由“景”入“情”,刻意托出诗人那种辞家初征、客路怀乡的心情,是为全诗重心所在。

“回怜江上宅,星汉近平明。”紧承上联,续写诗人五步一太息,十步一回首的情形,渐行渐远的驿车已经走出几程了。掉首复回望,那江畔曾经投宿暂居过的客舍,远远看去就如同隐隐绰绰浮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,让人依依留恋。而此时的天际,晨星阑珊;远处那一片朝霞正渐渐扩展,天就要放亮了。

尾联“回怜”一句,既是颈联怀乡思绪进一步诉诸动作化的表现,同时又于暗中对首联起句所写的客店夜宿作出了照应,而末句所表现的天近平明的情形,实际上也暗寓了诗人天即晓、且振作精神抖擞上路的自我劝慰。

“晓行”一诗,前半首重在写动态,写景色,笔触生动清警,白描中且能翻出新意。后半首重在写心态,写乡思,所叙低回曲折、沉郁悱恻又不失含蓄,整首诗特别表现出一种对词语的敏感,如首联中的“动”,次联中的“带”,颈联中的“折”等字,都反映了诗人于铸词的刻意锻炼。

周啸天主编.元明清名诗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.08:第1151-1152页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