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诗词古文>喜闻捷报原文和赏析

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,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。

秋风度河上,大野入苍穹。
佳令随人至,明月傍云生。
故里鸿音绝,妻儿信未通。
满宇频翘望,凯歌奏边城。

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,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(pán)龙作。
五律:即五言律诗,是律诗的一种,属于近体诗范畴,每首八句。蟠龙:在延安城东北七十多里,是一个古镇。

秋风度河上,大野入苍穹。
秋风瑟瑟,轻轻从河面上吹过,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。
度:通“渡”,过的意思。大野:一望无际的原野。入:溶进。苍穹:即苍天。

佳令随人至,明月傍云生。
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,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,脱颖而出。
佳令:美好的节令,这里指中秋节。

故里鸿音绝,妻儿信未通。
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,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。
鸿音绝:音信已断绝。鸿即大雁,《汉书·苏武传》载有大雁传书之事。

满宇频翘望,凯歌奏边城。
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,渴望听到胜利佳音,边城奏响凯歌之日,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。
凯歌奏边城:1947年8月,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;九月中旬,又收复青化砭、蟠龙等城镇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秋风瑟瑟,轻轻从河面上吹过,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。
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,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,脱颖而出。
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,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。
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,渴望听到胜利佳音,边城奏响凯歌之日,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。

注释
五律:即五言律诗,是律诗的一种,属于近体诗范畴,每首八句。
蟠龙:在延安城东北七十多里,是一个古镇;“度”通“渡”,过的意思。
大野入苍穹:大野,一望无际的原野;入,溶进;苍穹,即苍天。
佳令:美好的节令,这里指中秋节。
鸿音绝:音信已断绝。鸿即大雁,《汉书·苏武传》载有大雁传书之事。
凯歌奏边城:1947年8月,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;九月中旬,又收复青化砭、蟠龙等城镇。

李晓林,唐明刚.毛泽东诗词鉴赏[M].吉林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5:150-151.

赏析

全诗遣词造句通俗清新,写景抒情错落有致、起伏迭宕,于平淡中见雄奇,于温婉中见豪放。

“秋风度河上,大野入苍穹。”使人联想起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边塞风光。这是只有用水墨画才能画出的陕北黄土高原秋天的晚上。走在黄土高原上,犹如一履平地,只有当眼前突然横亘一道沟壑时,才意识到自己是置身在海拔上千米的地球隆起处。一年一度秋风劲。这样的秋日晨昏,在这黄土地上不知已重复了多少万年了;在这秦塞古渠之畔,也不知上演过多少场城头换旗的悲喜剧了。而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拉开了大幕。

“佳令随人至,明月傍云生。”两句写中秋夜的月色。上句说佳令即中秋的到来,嵌入“随人”二字,耐人寻味。中秋佳节是同什么人一起来到的呢?“随人”的人何指呢?联系诗题,只有一个解释,那就是从前方归来的人,即带来喜讯的人。佳节获佳音,自是喜上加喜。“秋月扬明辉”,特别是中秋节,民间主要的节俗是赏月。天气很重要。天气不好,中秋夜不见月的情形也是有的。而这个中秋,天公作美——天气晴明,虽然有一点云彩,月色却好。“明月傍云生”,又加一重喜悦。这两句严格说来虽属呼应对,但对得很流畅,颇有流水对的意味。

“故里鸿音绝,妻儿信未通。”两句写中秋夜的两地相思,辞若有憾。上句中的“故里”,与其说是作者的故乡湖南,不如说是革命摇篮延安。这时的延安,还在敌军手中。那里有很多父老乡亲,虽然音信不通,但他们一定在苦盼着红军的归来。下句中的“妻儿”,不必指作者自己的“妻儿”,因为在转战陕北期间,她们实际上是跟随在作者身边的。当然,也不排除作者和她们会有暂时分离的情况发生。但总的说来,“妻儿信未通”更多的是代同志立言,代下级立言。换言之,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不局限于作者个人。这一联在对仗上,出句的“鸿音”与对句的“信”意思犯复,不考究,这是一时兴到,不计工拙,不必苛求。

“满宇频翘望,凯歌奏边城。”两句写捷报传来,使人们感到团圆为期不远。上句由中秋节祈盼团圆的节俗,为所有思念亲人的同志们写心,“满宇”云云,也可以说将普天下人包举在内。这一句写得很好,使人联想到唐宋诗词名句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(张若虚《望月怀远》)、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在谁家”(王建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)、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(苏轼《水调歌头》)等等。下句即末句紧扣诗题,写“喜闻捷报”,是曲终奏雅,联系上句,其言外之意是:同志们与家人的团圆,人民军队与老乡们的团圆,应该为期不远!

这首五律在抒情上很节制,喜不形于色,最能体现一个统帅的大度、雅量和信心。全诗起承转合分明,首联秋高气爽,是起;颔联中秋见月,是承;颈联言若有憾,是转;尾联实深喜之,是合。虽然作者自谦对五律从来没有学习过,但所有的好诗都在告诉他怎样写,因此,才会有这样一首道地的五律。

杨胜群.且行“秦塞”漫吟哦——毛泽东《五律·喜闻捷报》臆说[M].党的文献,1997(1):40-42.

创作背景

1947年初国共内战之时,中国人民解放军处于被动状态,敌强我弱。但在半年多的时间里,全国的战事已经扭转,各大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相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。中秋节之夜,毛泽东漫步于神泉堡附近的黄河边,回想起这一年多来战局的重大变化,不禁思绪万千,于是作了这首诗。

李晓林,唐明刚.毛泽东诗词鉴赏[M].吉林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5:150-15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