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东垣试效方

东垣试效方

书名。又名《东垣先生试效方》、《东垣效验方》。9卷。金·李杲撰于1266年。计24门,分述药象及各种病证,包括饮食劳倦心下痞中满腹胀反胃,及妇人、小儿、眼鼻耳齿等病证。后为“杂方”。每门先设总论,以证候为主,详论病源、治法,后列诸方。书中收医论29篇,医方240余首,医案医话20余则。医论述理明晰,具有十余篇为李氏诸书所未见而仅载此书者。选方大多切于实用,所录普济消毒饮益气聪明汤等对后世影响较大。李氏医案流传不多,此书所载诸案弥足珍贵。全书集医方、医论、医案、医话为一体,而重在脾胃病证用方,反映了脾胃学派的理论和制方特色。传本甚少,现仅存明倪维德刻本,建国后有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杠柳皮

    见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。为香加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楛榄

    见清·龙柏《药性考》。即金果榄,详该条。

  • 子衣

    出《隋书·外国传》。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
  • 身热

    指全身发热的症象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身热。”亦有阳气虚衰而见身热者。《素问·刺志论》:“气虚身热,此谓反也。”详发热条。

  • 胞肓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,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。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,除骶椎旁开3寸处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臀上皮神经,深层为臀上神经;并有臀上动、

  • 摩治法

    用推拿治病的方法。《石室秘录·摩治法》:“摩治者,抚摩以之也。譬如手足疼痛、脏腑瘀结、颈项强直,口眼歪斜是也。法当以人手为之按摩,则气血流通,痰病易愈。”

  • 赤白浊

    病证名。即浊病。因浊病有赤浊、白浊之不同,故又称赤白浊或二浊。赤白浊在古代文献中有指小便浑浊者(如《丹溪心法·赤白浊》),后人名为便浊、溺浊、尿浊;有指阴茎口流浊物而小便不浑浊者(如《证治准绳·赤白浊

  • 小儿察色法

    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。青色主风、主惊、主寒、主痛;赤色主热;黄色主湿、主饮食伤;白色主虚;黑色主寒、主痛、主中邪毒等。察色应四诊合参,才能作出正确判断。

  • 水雍花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

  • 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

    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