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乌痧

乌痧
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乌痧,满身胀痛,面目黧黑。身有黑斑,毒在脏腑气滞血凝,以致疼痛难忍。”宜阿魏丸等方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乌痧》:“此症有二,俱系预先感冒风邪,未经发泄,又因受寒而发者,先发寒战,牙齿眼白俱发青黑色,周身四肢俱胀痛入腹者,延过周时不治则死。有因受热而发者,先身热如火,牙齿眼白皆黑,若周身四肢胀痛入腹中者,半日内不治则死。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,一路拍上至臂臑穴,拍出紫黑块,不拘多少,刺出黑血。热症用麻油四两,滑石末三钱和服,服后呕出臭水而愈;寒症用鹅毛向喉中搅呕,呕粘痰而愈。如腹仍痛,大便闭者,用小红药下之,或瓜蒂箭插入粪门,出大便而止。无论寒热症,针刺刮呕俱用,后再槟椰、藿香砂仁、粟梗、木香灯草三十寸。阴阳水煎服。”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痀(jū 拘,又读gōu 勾)

    曲脊,亦作拘挛之意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住留则伤筋络骨节,机关不得屈伸,故痀挛也。”

  • 膻中

    ①胸部两乳之间正中部位,为宗气所聚之处,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膻中者,为气之海。”②心包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膻中者,心主之宫城也。”也有认为膻中不完全是心包。《医门棒喝二集》卷一:或谓“胞(包)络属于膻中

  • 胃寒恶阻

    恶阻证型之一。平素脾胃虚寒,孕后胞门闭塞,脏气内阻,寒饮逆上。症见呕吐清水,倦怠畏寒,喜热饮。宜温胃止呕。用干姜人参半夏丸。

  • 八字蓼

    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少阴之正

    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少阴经别,见该条。

  • 桐油树子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油桐子,详该条。

  • 老老恒言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曹庭栋著,全书共五卷。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,后因遭兵燹板毁,同治九年(1870)重刻。又名《养生随笔》。本书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,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,末附粥谱一卷,偕为调养治疾之需。

  • 酒醴

    酒剂的古称。详酒剂条。

  • 元芩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虚

    指形体瘦弱似病而脉象正常者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人病脉不病,名曰内虚,以无谷神,虽困无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