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岩

乳岩

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。又名石榴翻花发。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。因恚怒忧思,肝脾气逆所致。初起乳中结核大如枣栗,渐如棋子,不疼不痒,无红无热,一年或二、三年渐渐肿大,始生疼痛,痛则无解。未溃时肿若堆栗或如覆碗,高突如岩,乳头内陷,肿处皮核相亲,推之不移;若顶透紫色,先腐后溃,溃后状如岩穴、如菜花,时流污水或出血,臭秽难闻者,此系阴疽,最为险恶,终因耗尽气血,五脏俱衰而危亡。传统治法:初宜舒肝解郁。神效瓜蒌散或乳岩方内服;或犀黄丸每服三钱;或犀黄丸与和乳汤加土贝母五钱,早晚交替服用。或活壁虎用针扦住,乘活以竹纸包如小毬,饭后开水吞服,每日服一次,近多焙干后,研末冲服,每服一钱。或黄牛大角煅存性一两,鹿角火焙黄色八钱,枯矾三钱和研极细末,热酒调服,每服三钱。外用季芝鲫鱼膏贴之,其核或可望消。久病破溃者,宜补养气血,通络化痰,服香贝养荣汤;或服千金托里散三日,接服犀黄丸;外用大蟾蜍六只,每日早晚取一只剖腹,去内脏,以皮贴于疮口,以拔其毒,一日一换。亦可常服消乳岩丸。今多主张早期施行手术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钱草

    ①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广东金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大金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③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④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疳疾目矇

    证名。疳疾引起双目昏矇,视物模糊的证候。属疳热上犯于目而致。治法详见疳眼条。或用二百花草膏(《串雅内编》:“羊胆汁、蜂蜜,蒸丸)。

  • 胃管

    经穴别名。指中脘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载:“积聚坚大如盘,冷胀,灸胃管二百壮,三报之,穴在巨阙下二寸。”

  • 大便恶臭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宿滞,内有伏热而致大便恶臭。临床多伴体热喜睡。见于消化不良症。治宜用龙胆汤去伏热,用保和丸去宿滞。

  • 周僖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祐条。

  • 诸真圣胎神用诀

    气功学著作。撰者不详,约编定于北宋初年以前。此书集诸家胎息法于一书,系统论述气功养生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。其学术观点主要认为精神内守是健康延年之道,而胎息法则是养神益气固精的主要方法。书中汇集的二十

  • 原蚕屎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原蚕沙,详该条。

  • 转筋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,痛如扭转。多由阴阳气血衰少,风冷外袭,或血分有热所致。常发于小腿肚,甚则牵连腹部拘急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》:“转筋之为病,

  • 薛新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薛己条。

  • 修治

    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