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脏刺

猜你喜欢

  • 来禽

    出《王右军帖》。为林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阴厥

    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腹胀,后闭,食为寒呕,名太阴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
  • 下牙床

    下列齿的牙床。详牙床条。

  • 章次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章成之条。

  • 虎口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色随气华

   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
  • 经水不行

    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
  • 汤方

    也称汤头。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。见汤头条。

  • 颧疔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颧骨疔、赤面疔。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。不论左右,初如粟米色黄,次如赤豆,顶凹坚硬,按似疔头,麻痒疼痛。刃宜蟾酥丸,次服黄连消毒饮。外治法同疔疮。

  • 毛耸

    证名。指毫毛耸然直竖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