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花血藤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九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九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切脉指法。用重指力按脉,以求沉分之脉象。《诊家枢要》:“重手取之曰按。”
病名。①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:“……发夹脊两边大筋,其色苍,八日可刺,若有脓,在肌腹中……。”证治见外痈条。②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痿漏、曲疽、冷疽。即生于昆仑穴(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初孕大热。详该条。
古针具名。即镵针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镵针……今之名箭头针是也。”
金代医官职称。为御药院低等医官,官阶从九品。参见御药院条。
病名。又名松子疔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松子喉疔生于关内,小舌左右两边,形如松子,淡红而硬,大痛难食,背寒身热,两寸关脉紧甚,乃风火郁积之症也。”治宜祛风清热。用五味消毒饮、六味汤等加减。参见喉疔条。
病名。又名沍耳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:“耳疳生疮臭秽,乃足少阴、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。”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疳时出黑臭脓。”由胃经湿热与肝经火毒相兼而成,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。治宜清火利湿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三方。川乌八钱,槟榔、人参、柴胡、吴茱萸、川椒、干姜、茯苓、黄连、紫菀、厚朴、肉桂、当归、桔梗、皂角、石菖蒲各五钱,巴豆二钱半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丸或五丸或七丸
治法之一。辛味与甘味药同用以扶助阳气的治法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气味辛甘发散为阳。”辛味、甘味药合用有益阳作用。如伤寒过汗引起心阳不足,病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用桂枝甘草汤(《伤寒论·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此症生在帝中两边,靠于上腭左右俱有。皆红肿不能吞咽,甚至肿出舌上来,连舌亦痛。用刀之法,宜靠肿处将刀轻轻刺破,切不可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