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天花粉、煅牡蛎各等分。为细末,饮服一方寸匕,日三服。治百合病,渴不瘥者。
亦名胞浆、胎浆。《脉经》:“妇人怀躯六、七月暴下余水,其胎必依而堕。此非时,孤浆预下,气血皆虚故也。”即羊水。
脉学著作。简称《脉诀规正》。2卷。清·沈镜编撰。刊于1693年。本书据高阳生《脉诀》予以删订加注,前有内景真传图说、脏腑十二官、四时五脏平脉、邪脉图、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;下卷并将《濒湖脉学》、奇经八脉
《外科理例·补遗》方。白矾二两,白砒一两五钱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半,牛黄二分。先将砒末放泥罐内,次用矾末盖上,以炭火煅令烟尽,取出研细末,后入余药末,糯米糊和为挺子,状如线香,阴干,每次一锭放入疮内,疮
诊断学专著。2卷。清·李文庭撰。初刊于1818年。上卷专论脉诊,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、沉、迟、数及其兼脉分析主病、病源及治法,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;下卷在《敖氏伤寒金镜录》36舌的基础上,推衍为75
呼吸的通道。为肺的附属器官,包括气管、喉、鼻道等连成的呼吸道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宗气留于海……其上者,走于息道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泄痢久下,失气劳冷,灸下腰百壮,三报。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。”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。主治泄泻,久痢,难产;以及慢性肠炎等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经穴名。代号PC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太陵。别名鬼心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输(土)、原穴。位于掌后腕横纹上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。布有正中神经掌支,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;并有腕
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同眇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