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疫病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二。亦名疫疠、天行、时行、时疫。《医学入门·疫疠》:“疫疠如有鬼厉相似,故曰疫疠,又曰时气。”详疫疠、时疫、天行等条。②病邪名。指具有强烈传染性、流行性的病邪。《全生集·时
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,主热证。《伤寒舌鉴》:“夫红舌者,伏热内蓄于心胃,自里而达于表也。”临床上根据红色的深淡,结合舌苔以辨别热的部位和轻重。一般来说,深红而有黄苔为实热;鲜嫩红色为虚热;红瘦无苔为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指疳疾合并痢疾。多因饮食不洁,寒温失调所致。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,并有腹痛,里急后重,下痢脓血等。治以理气和血,消疳制痢为主,用香连丸;久不止者,用木香丸(《证治准绳》:黄连
小儿痫疾的三种证候,简称三痫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之痫有三,风痫、惊痫、食痫也”。其发病原理,《婴童百问》:“发痫者,小儿之恶病也。幼小血脉不敛,骨气不聚,为风邪所伤,惊怪所触,乳哺失节,停滞经络
【介绍】:见王朝弼条。
流于阴地的泉水。因长期不见日光,又含有动、植物腐烂后的毒质,如不经处理,饮后易引起中毒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阳明之本,在厉兑;标在人迎颊下,上挟颃颡也。”颃颡,指喉头及咽峡部。
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又名胞痹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原名《汉方医药全书》。日本·栗原广三撰,吴嘉博译。前列总说,以下分五部论述,即汉方医术发达史、病理解说、药理解说、药剂解说、处方解说。作者联系哲学、理学以及社会、文化、医药等发展的历史,分析中国
病证名。见《褚氏遗书·精血篇》。多因妇女由于性欲未遂,久则影响情志所致。症见乍寒乍热,喘嗽,白淫,甚或经闭成痨。治宜舒肝理脾,开郁降火。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