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面部有恶寒感觉者。见《丹溪心法·恶寒》。多因胃中有寒湿,或胃气虚所致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如阳明气不足,则身已前皆寒,寒湿上逆,则面反不能耐寒,先以附子理中汤数服,次以升麻葛根汤去芍加参、芪、
病名,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,亦名半生、半产、失胎、伤娠、革产、损娠。指妇人怀孕三月以上,由于气血虚弱、肾虚、血热、毒药伤胎、或外伤等损伤冲任,不能摄血养胎,以致未足月而产者。
病证名,见《证治汇补·呃逆》。又称热呃,详该条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太阴之本,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;标在背腧与舌本也。”本在中封前上4寸,指三阴交;标在脾俞及廉泉部。
恶寒证之一种。《证治汇补·恶寒章》:“肺火恶寒,肺受火克,毛窍常疏,不能固腠理而洒淅恶寒者,必兼咳嗽咽干,治宜清金润肺。”方用泻白散去梗米加黄芩、杏仁、阿胶,或甘桔汤加酒芩、山栀、麦冬、五味、酸枣仁等
药物学著作。清·叶志诜撰。3卷。刊于1850年。本书以孙星衍所辑《神农本草经》为基础,将每种药物各编成四言的赞语,并附简要的注释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体表定位用词。即“侧”或“面”。上廉即上侧(面),内廉即内侧(面)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……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骨之前廉。”
指肘部感到如罗网一样牵急不舒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少阴之筋,……其病内急,心承伏梁,下为肘网。”《类经》注:“网,如罗网之牵急也。”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五。又名水蛇头疔,有明亮黄色水泡者,治宜挑破去其恶水。余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《伤科汇纂》卷九:“挫闪者,非跌非打之伤,乃举重劳力所致也。或挫腰瘀痛,不能转侧,或手足拗闪,骨窍扭出,其伤虽属寻常,若不及时医治,失于调理,非成痼疾,即为久患也。”治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