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读本
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即犁头尖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无患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即掌、指(或跖、趾)背(阳)面的肉,与其腹(阴)面肉相对而言。②肌肉的内层,呈赤色,故名。
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上古时代巫医,相传为帝尧之臣。
足底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跖跛寒,风湿之病也。”
病证名。指囟门突出,隆起如堆的证候。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,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小儿囟填,由乳食不时,饥饱不节,或热或寒,乘于脾胃,致脏腑不调,其气上冲所为也。”因热上冲者
见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。为杏叶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人指绝经后再孕者。宋·薛轩《坤元是保》:“女子二七而阴道通,七七而阴道绝,绝而后育,是名野合,野合之子率多不寿。”
病证名。指因患血崩而兼腹痛。血瘀者,腹痛拒按,血块下后则痛减,治宜行瘀止痛,方用四乌汤加莪术,或用失笑散;血虚者,腹痛喜热喜按,治宜养血止血,方用胶艾四物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