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便毒

便毒

病名。①指肛门前后生疮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九。②指两侧腹股沟及阴部肿痛的病症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四。本病又名痃、横痃。参见妇人痃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呕吐之古称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洞者,食不化,下嗌还出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肾亏则命门气衰,下焦不化,下不化则复而上出,故病为洞而食入还出也。”详呕吐条。

  • 肝中热证

    证名。指肝脏实热的病证。《华氏中藏经》:“肝中热,则喘满而多怒,目疼,腹胀满,不嗜食,所作不定,睡中惊悸,眼赤视不明,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。”参见肝实热条。

  • 膏淋

    病名。又名肉淋。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。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膏淋者,淋而有肥状似膏,故谓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,故与小便俱出也。”《证治要诀

  • 曲泉

    经穴名,代号LR8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膝内侧横纹头,股骨内侧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,屈膝取穴。布有隐神经,膝最上动脉,前方为大隐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小便

  • 声怯

    病证名。指因身体虚弱所致的声音低微。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,肾为声音之根,脏腑健旺则声音洪亮,脏腑虚弱则声音低微。故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“声音出于脏气,凡脏实则声弘,脏虚则声怯。”

  • 红土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赤石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九针十二原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篇内有九针、十二原穴之论,故名。本篇首先论述上工守神、守机,粗工守形、守关,以及迎、随、徐、疾、补、泻、候气等针刺手法及适应病证。其次讨论九针的名称、形状和用途,以及五俞的循行趋向和十

  • 外感中暑泻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暑泻之症,时值夏秋之令,忽然腹痛。烦闷口渴,板齿干焦,暴泻粪水,肠鸣飧泄,痛泻交作。”治宜清暑利湿。脉虚细,体弱者,用藿香参桔煎;脉洪滑,热重者,用

  • 鱼脐丁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即疫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经血暴下兼带下

    病证名。指患血崩而兼带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:“妇人脏腑久冷,素有赤白带下,复因冲任气虚,不能约制经血,以致暴下,二者兼作,故谓经血暴下兼带下也”。治宜补气摄血止带。方用地榆汤(《圣济总录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