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理和,潜山(今安徽潜山)人。年轻时因病弃科举之途而学医,行医五十年,在当地闻名。对贫穷人医病常不计酬。
见《医宗金鉴·儿科心法要诀》。①指婴儿生下后不啼。即初生不啼。详该条。②指产妇将胎儿娩出后出现的昏迷不知人事。
见《喉痧至论》。书中总结既往方书治疗烂喉丹痧的经验为四要法。包括:所刺以泄毒;漱喉以去痰;刮后颈以散毒;通大便以泄火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黄瓜痈。见该条。
气功学专著。近人杨践形编著。全书十五章,依次讲述道、中、一、真、师说、法门、坐法、息法、心法、要诀、术语、医、膏肓考、五脏辨、导引术。各章节既繁征博引,义例谨严,又密切联系中医学,特列三章阐述医理,因
病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又名瘤赘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有六瘤记载,即骨瘤、脂瘤、肉瘤、脓瘤、血瘤、石瘤。多因七情劳欲,复感外邪,脏腑失调,生痰聚瘀,气血凝结而成。症为体表出现肿物,如梅如李,
《串雅内编》卷二方。朱砂、雄黄、矾石、磁石、石胆各等分。升炼取飞霜外用。治痈疽。
古人认为卫气有规律地运行于全身,每天按一定的循行路线往复运转五十周次,白天二十五周次,夜间二十五周次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:“故卫气之行,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,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,夜行于阴二十五周,周于五脏
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取黄连捣碎,用水浸泡出汁,时时滴儿口中,婴儿初生,体内蕴有胎热,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草豆蔻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