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托

内托

又称托法。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,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。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,尚未溃破者,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片、白芷皂角刺等药。②补托法。适用于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,以致疮形平塌,根脚散漫,难以溃破,或溃后脓汁稀少,坚肿不消,出现身热精神不振、面色萎黄、脉数无力等症,用黄芪、白术茯苓党参、炙草、当归、白芍、皂角刺、白芷、银花连翘桔梗陈皮等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脐

    即儿脐出血。详该条。

  • 黑子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面黑子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胞合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热气蓄聚伤胞,所以胞合。”参见胞肿如桃、目疡等条。

  • 耳痔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多由肝、肾、胃三经湿火结聚而成。生耳孔内,或形如鼠乳,红肿微痛,不作脓,外无壅肿,但耳窍不通。治宜泻火除湿。可选用栀子清肝汤加减。或硇砂散水调成糊状,用棉签蘸药点痔上。本

  • 主证

    指主要症状。为辨证的重要依据。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”脉浮、头项强痛、恶寒三者即构成辨太阳病的主证。或在主次兼挟的病证中,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。《温热论》:

  • 哈士蟆油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即蛤蟆油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水郁

    五郁之一。指水气郁阻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二:“水肿胀满,二便阻隔,皆水郁也。治宜折之。折者制御之也,伐而挫之也,渐杀其势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水之本在肾,标在肺。实

  • 拳衡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号忠顺药师。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,1323年(至治三年)任五省采药使。

  • 咳逆嗽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。指咳呛气逆的痰嗽。治疗可用蛤粉、青黛、瓜蒌、贝母等。参见咳嗽、咳逆、痰嗽等条。

  • 穿墙草

    出《经效实验单方》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