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热利

冷热利

病证名。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,又名冷热泻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先因饮食,有冷气肠胃之间,而复为热气所伤,而肠胃宿虚,故受于热,冷热相交,而走下利,乍黄乍白,或水或谷,是为冷热利也。”治宜和胃止泻。用胃苓汤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岩角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岩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玉机微义

    综合性医书。50卷。明·徐彦纯撰,刘宗厚续增。书成于1396年。徐氏原著撰于洪武初(1368年),书名《医学折衷》,立论以《内经》为本,旁采金元诸家学说以阐析中风、痿证、伤风、痰饮、滞下、泄泻、疟、头

  • 胡慎柔

    【生卒】:1572~1636年【介绍】:明末医僧。法名释住想,毗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博通经史儒学,因患痨病,经查了吾治愈,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,颇有所得,查氏因其好学,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。慎柔曾扎

  • 迴气

    见回气条。

  • 屠光远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。善针灸,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。

  • 水云母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甲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摆荷叶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手屈肘伸掌,掌心朝上,左右手交叉于胸前,然后用力前推,再缓缓分向左右成侧平举状,再收回交叉于胸前。

  • 心脾中暑证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暑邪而病及心脾者。《证治汇补·暑症章》:“兼恶寒发热而渐厥者,为心脾中暑症。”参见暑病条。

  • 枕中丹

   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。

  • 聤耳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劳伤血气,热乘虚而入于其经,邪随血气至耳,热气聚,则生脓汁,故谓之聤耳。”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。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。此外,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;脓带青色者名震耳;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