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齿

冷齿

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第七卷:“温风起而冷齿易安。”原注:“温风散……水煎服,仍含漱,治风冷齿痛。”即齿痛之由于风冷者。参见牙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呕

    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胃中挟热,烦躁,聚结涎沫,食入即吐,名曰热呕。或因胃热伏暑,及伤寒伏热不解,湿疸之类,皆热之所为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·热呕》:“胃受邪热,心烦喜冷,呕吐不止。”可

  • 瘟疫红喉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三:“此触天行瘟疫之气,致项肿咽痛,口内喉中皆现红色,痰涎秽浊,粘连不断,吐出热气,臭气喷人,甚有颈项头面俱肿,面目俱赤,北方尤多此病,俗人呼为虾蟆瘟,又名颅鹚瘟,亦名大头瘟。乃湿

  • 脾经失血

    病证名。指脾不统血所致的失血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脾为后天之本,三阴之首也。脾气健则元气旺,而阴自足。故血症中有脾虚者,当补脾以统其血。”伴饮食无味,不知饥饱,胸腹胀满,痰多。宜归脾汤、柔脾汤等方。参

  • 温麻

    病名。指麻疹温热偏重者。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原系一种外感天行、内蕴热毒的疾病,由于病情偏于温热,症见烦渴,壮热;甚或神昏,谵语。疹前期将出未出时,治宜辛凉透发,用银翘散加减;已出疹点红肿甚大

  • 灸法

   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。指用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穴位上烧灼、熏熨方法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。”具有温通经脉,调和气血的作用。灸法一般分艾炷灸和艾条灸两类。艾炷灸包括直接灸(化脓灸、非化

  • 肝风疝

    病名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少阳有余,病筋痹胁满;不足病肝痹;滑则病肝风疝。”马莳注:“其脉若滑,则病肝风疝,外感之邪也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七:“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,病在筋也。”详风疝条。

  • 阳陵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或作阳陵泉之简称。

  • 治百病方

    新出土汉代竹、木简牍医书。不著撰人。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,现存92枚手写医简,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,药名百余种。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。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。

  • 疹后失音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治疹全书》。又名疰痖。麻疹没后失音,为热毒闭塞肺窍所致。治以清热解毒为主,用儿茶散(《医宗金鉴》:硼砂、孩儿茶)。

  • 瘈脉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1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资脉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颞骨乳突中央,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中、下1/3交点处。布有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和耳后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头痛,小儿惊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