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刺法论篇

刺法论篇

素问》遗篇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五运六气升降失常与疾病产生和疫疠流行的关系。并列举出刺法吐法、浴法、药法等防治方法。而最重要的,是提出了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以及“复本”、“归宗”等基本观点。本文着重论述的预防方法,以刺法为主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分寒

    详血寒条。

  • 五臭

    即臊臭、焦臭、香臭、腥臭、腐臭五种臭味。

  • 风热

    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。临床表现为发热重、恶寒较轻、咳嗽、口渴、舌边尖红、苔微黄、脉浮数,甚则口燥、目赤、咽痛、衄血等。②病证名。①乳子中风热,表现为喘鸣肩息(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)。②风邪外感,表现

  • 弯针

    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。此多由进针过快,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;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;或患者体位移动;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。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,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,应轻为摇

  • 胎热丹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又名胎毒发丹、赤游风。小儿丹毒之一,系因胎毒内伏,与血相搏而风乘之,或常穿烘衣,或母乳内热助邪所致。初发赤肿光亮。发于头面、四肢,或延及胸腹,色赤游走不定。由腹、背传四肢者顺

  • 清宫

    即清心包之热邪。经言:诸邪之在于心者,皆在心之包络。包络者,心主之宫城也。故称。详清心条。

  • 月水汁

    见《本草集要》。即月经之血。

  • 疮疡灸法

    疮疡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借艾灸热力及药物作用以达疏通经络,散结拔毒之效。凡疮疡不论阴证、阳证,初期均可使用之。《外科精义》卷上:“夫疽则宜灸,不宜烙。痈则宜烙不宜灸。”用法有三:①直接

  • 鬼胎

    旧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①属癥瘕一类病证。因妇人素体虚弱,七情郁结,气血凝结不散,冲任经脉壅滞不行所致。《傅青主女科》:“腹似怀妊,终年不产,甚则二、三年不生者,此鬼胎也。其人必面色黄瘦,肌

  • 中医学

    书名。江苏新医学院编。分上、中、下篇。上篇为中医基础,分述阴阳、脏腑经络、病因、诊法、辨证、治法、药物及方剂;中篇为中医临床,介绍内科、儿科、妇科、外科、伤科、五官科多种疾病;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,包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