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》:“盗汗者,谓睡而汗出也。”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,用止汗散。”《幼科发挥》:“盗汗者,梦中自出,醒则干也,其病在肾,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。”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家。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。著有《论述医典释解》。
【介绍】:见吴本立条。
指颅顶部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头脑户痛,延及囟顶发热。”
【介绍】:见江涵暾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带下青候。多因经产之后胞脉正虚,湿浊秽邪乘虚侵袭,或肝经湿热下注,伤及任脉所致。症见阴道流出青绿色粘腻,气味臭秽的液体,连绵不断。治宜调肝清热利湿。方用加减逍遥散(茯苓、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舌苔隆起成瓣状。多呈黑色,亦有黄腻瓣或焦黄瓣者。瓣少,病较轻;瓣多,则病重。多由脏腑实火熏蒸所致。可见于湿温、瘟疫等病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疫喉浅论》。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,见竹茹石膏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