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东医宝鉴·喘证》。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。多表现为正气虚衰,痰饮壅阻的证候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凡久喘之证,未发,宜扶正气为主;已发,用攻邪为主。”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,似喘非喘者。《医学入门
病名。①杨子建《十产论》:“伤产者,言怀胎未足月,有所伤动,以致忽然脐腹疼痛,或服催药过早,或产母用力太早,逼儿错路,不能正生。”②汪嘉谟《胎产辑萃》指过月而产。
指原因、病因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必伏其所主,而先其所因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于暑,汗,烦则喘渴,静则多言,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”
书名。2卷。清·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。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、风温、夏热、厥逆、疳、胀、痧疹、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。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,辑入《周氏医学丛书·二集》中。
病证名。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盖脾土强者,足以捍御湿热,必不生黄,惟其脾虚不运,所以湿热乘之。”黄重者利湿清热,用茵陈五苓散;黄稍退,即速健脾。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,宜补脾健胃
疝之别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硝矾散。硝石、矾石(烧)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一方寸匕,大麦粥汁和服,日三次。治女劳疸,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腹胀如水状,大便黑,时溏;近代也用于胆石症。
即齿龈。详牙龈条。
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。与太阳经互为表里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太阴之后,名曰少阴。”本经多气少血。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,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,故有“少阴为枢”之说。参见手少阴心
出宋·史堪《史载之方》。指风涎、热涎、冷涎、病涎、虚涎和毒涎六种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