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串雅内编》卷二方。朱砂、雄黄、矾石、磁石、石胆各等分。升炼取飞霜外用。治痈疽。
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汗源流》:“一云油汗,即粘汗也。”详汗出如油条。
即瞳神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骨之精为瞳子。”详瞳神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类经图翼》。位于头部中线,入前发际4寸,或于百会穴前1寸取穴。主治中风,头痛,眩晕,癫痫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证名。指痧胀刮、放后余毒未尽,留于气分、血分聚结成块作痛。《痧胀玉衡·痧块》:“痧毒留于气分,成气痞痛,留于血分成血块痛,壅于食积阻滞,成食积块痛。盖因刮痧、放痧稍愈,痧毒未尽,不用药以消之之故。施治
证名。指眼胞浮肿。目窠,下眼胞。即目下肿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之状。”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称为“目窠上微拥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候》:“脾病则不能制水,故水气独归于
【生卒】:583~669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字懋功。曹州离狐(今山东曹县)人。以医名,本姓徐,因避讳改名李勣。唐太宗、高宗时身居要职。657年曾与许孝宗、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《新修本草》的编写和颁行工作
卒同猝。①指急病或暴病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有卒病者,其故何也?……当是之时,遇贼风则其入深,其病人也卒暴。”如卒中,即指突然发生中风病。②指新起之病。与痼疾相对而言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
书名。又名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、《白喉治法抉微》。1卷。清·耐修子撰。刊于1891年。作者参考郑梅涧、张绍修二家治法,结合个人经验撰成此书。书中反对用发表之剂治疗白喉,推崇养阴清肺之法。并介绍了若干验方。
骨名。又名地阁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