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跗骨即蹠骨,左右各五块。多因跌打,压轧所伤,通常蹠骨基底部骨折最多,体部次之。局部肿胀、疼痛,压之痛剧,可有骨声,活动受限。治宜手法整复,夹缚固定。用药详见骨折条。
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热身肿之症,面肿目黄,烦躁不卧,皮肤常热,小便赤,大便时泄时结,常肿不退。此脾热肿之症也。脾热身肿之因,膏粱厚味,日积月累,热聚脾中,则脾热肿之症作矣。”脉
沉浊,即暗晦,与浮泽相对而言。面色沉浊,病属脏属里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沉浊为内。”
【生卒】:535~602【介绍】:南北朝北周医家。字士会。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。名医姚僧垣次子。姚最自幼聪慧,博通经史,年十九随父入关,授齐王府水曹参军。初不学医,天和(566~571)中,奉武帝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四满。见该条。
见地机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口干烦闷,灸足厥阴百壮。”又“治卒……又灸足厥阴,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三壮,在足大指本节间。”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列作奇穴,定位在拇指背侧中线,跖趾关节部,灸治消渴,
【介绍】:见方导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杜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