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时气病诸候》。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、黑色斑点。点大成片,抚之不碍手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。”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。
医论著作。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编。此书以医论形式介绍浙江名医潘澄濂之学术经验,共十九篇,分四部分:理论探讨、治疗肝病经验、治疗急性热病经验、其它内科杂病证治经验。198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四季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。出《易筋经》。取弓箭步,弯腰向前,两手撑地,昂头前视,胸向前俯,如虎扑食。《易筋经》:“膀背十指用力,两足蹲开,前跪后直,十指拄地,腰平头昂,胸向前探,鼻息调匀,左右同之。”
证名。指外伤后由于气闭、气滞引起的病。多因跌扑、挤压、坠堕、打击,致使体内气机闭阻或凝滞不行所致。气闭者,可见人事不省;气滞者,可见胸胁胀闷窜痛,痛无定处,甚则呼吸牵掣作痛,心烦、气急、咳嗽,但胸腹触
病证名。痘疮方愈,而疹子随发的证候。因痘后余毒未尽,更恣意饮食,外感风寒而引起,其症遍身出疹,先如粟米,渐成云片状。治宜疏风清热,用加味消毒饮(《医宗金鉴》:荆芥、防风、牛蒡、升麻、甘草、赤芍、山楂、
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即内蒸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,见《幼科释谜》。结核多见于颈部,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,局部红热疼痛,并可伴见发热恶寒。常见于头面生疮、目赤咽痛、齿龈肿痛、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。治疗宜清热疏风,解毒散结,宜四顺清凉饮、五味消毒
《急救异痧奇方》方。又名救急散、累济散、雷公救疫丹、暑疫散。皂角、细辛各三钱半,朱砂、雄黄各二钱半,薄荷、藿香各三钱,枯矾、白芷各一钱,桔梗、防风、木香、贯众、陈皮、法半夏曲、甘草各二钱。为细末,每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