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口淡

口淡

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:“虚则口淡。”《景岳全书·口舌》:“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,皆能令人口淡无味,亦岂皆胃火使然耶。”《医学正传·口病》:“有口淡者,知胃热也。”有虚、实之别,虚者可见于病后胃虚,宜健脾和胃,用六君子汤加味;实者多由胃热所致,当清热为主,宜甘露饮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齿蠹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又有齿龋者,谓齿蠹也。即齿虫蚀而痛也。”详见齿龋条。

  • 芒针疗法

    是指用芒针深刺穴位的治疗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以右手持针柄捻转,左手持针体下压,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并出现较强针感时为止。刺激时如患者感觉不适,即应停针。腹部可直刺,腰臀及肘膝关节处宜斜刺,头面或腰背部应横

  • 先兆子痫

    病名。妊娠24周后,出现水肿,高血压,蛋白尿,并兼有头痛,眩晕,呕吐,眼花,上腹不适,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。多因平素肾阴虚,妊娠后肾阴更虚,肝阳上亢,或阴损及阳,脾肾

  • 声碎

    病证名。系指声音嘶哑,肺主气,声由气而发,若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灼肺金,则肺伤而声碎。《红炉点雪》卷二:“若夫水亏火炎,金伤声碎者。则犹钟磬击损……。”治宜滋阴降火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参见喑、金破不鸣

  • 汗法

    又称发汗法。①治疗八法之一。是通过开泄腠理、调和营卫、发汗祛邪,以解除表邪的治法。故又称解表法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”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。汗法有退热、透疹、消水肿、

  • 肥疮

    病名。头皮癣疾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由脾胃湿热蕴蒸,上攻头皮所致;或因接触传染而得。初起头皮毛发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脓疱,形如粟米,破出黄水。逐渐形成硫磺色碟形黄痂,中央凹陷,有毛发贯穿,黄痂落后

  • 鼠穴

    见鼷穴条。

  • 疏表化湿

    治疗湿邪在上焦卫分的方法。症见头重而胀、肢体痠重疼痛、口中粘腻、不口渴,苔白腻,脉浮濡等表湿证候,用扁豆花、竹叶、佩兰、苍术、藿香、陈皮、砂仁壳、生甘草等。

  • 气郁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多因情志不舒,气机郁结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六郁》:“气郁者,胸胁痛,脉沉涩。”《证治汇补·郁证章》:“气郁,胸满胁痛,噫气腹胀。”治宜行气解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气源流

  • 螽(zhōng 终)斯丸

    ①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引王同知方。生地黄(酒洗)、熟地黄(酒蒸)、当归(酒洗)各四两,茯苓、川芎、赤芍药、枳壳(麸炒)、黄芩(酒炒)、延胡索(酒炒)、青皮各二两,陈皮、苏木、红花、五灵脂各一两,炒干姜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