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拾遗》。为壁钱幕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咸虾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乳香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檀香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》。即痱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与痘相夹而出的红斑。因痘疮毒火郁遏,伤及阴血,血与热相搏,迫血游溢于皮肤之间,故痘与斑相夹而出。症见皮肤上起红癍,片片如云头突起的片状。治宜疏风攻毒。用荆防败毒散,或黄连解毒汤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恶寒证之一。指恶寒由感受外邪所致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三:“外感、内伤……皆有恶寒,非阳独虚也。若脉浮紧,头痛拘急,身疼微恶寒,热起,是外感,审时令轻重发散之。”《证治汇补·恶寒》:“外感恶寒,虽近烈火不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。即支沟,见该条。